2021-4-9 | 醫學
女大學生剛剛結束了繁重的高中課程,并處于青年向成年過渡的時期,不僅身體發育需要有足夠的營養,而且繁重的腦力勞動和較大量的體育鍛煉也需消耗大量的能量。機體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提供,當膳食中糖供應不足時,機體為了滿足自身代謝對糖的需求,通過動用蛋白質來供能。機體內糖的含量我們一般通過血液中葡萄糖即血糖的濃度來反映。營養不良還可導致貧血,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Hb)濃度來判斷貧血。為了解高校女護生的健康狀況,本文對某醫學專科學校782名女護生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血紅蛋白含量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某醫學專科學校護理專業一年級每個班級隨機抽取40名女同學,共計782名進行調查,年齡17~24歲,平均年齡20歲。
1.2方法
1.2.1空腹血糖測定
782名學生均在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用BS-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糖值。低血糖癥以空腹血糖含量低于3.3mmol/L作為判斷標準。
1.2.2血常規測定
采用阻抗法和比色法,用BC-2300準全自動三分群血液細胞分析儀測定Hb等濃度,貧血判斷按照1972年WHO的貧血判斷標準進行,女生以Hb<110g/L診斷為貧血。
1.2.3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均錄入計算機,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兩樣本均數的比較用u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用u檢驗。
2結果
2.1低血糖與貧血的檢出率
表1顯示,血糖正常人群貧血檢出率低于低血糖人群,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血糖水平與貧血類型的關系
表2顯示,低血糖人群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檢出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正常細胞性貧血檢出率低于血糖正常人群。
2.3血糖水平與貧血
Bassman分類表3顯示,在3類貧血中,細胞非均一性貧血人數占93.5%,其中血糖正常和低血糖者小細胞性非均一性貧血、大細胞非均一性貧血和正常細胞非均一性貧血檢出率均較高。
3討論
營養不良會導致低血糖和貧血,低血糖和貧血會導致乏力、記憶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種疾病,甚至各器官功能衰竭,應引起高度重視。
3.1低血糖人數比例較高
本文結果顯示,女護生低血糖檢出率為27.2%,可能是因為減肥等原因,使糖和脂肪等長期攝入不足導致。蛋白質、糖、脂肪屬于機體的六大營養物質,是機體基本的供能物質。糖和脂肪在供能上對蛋白質有節約作用,只有在糖和脂肪供給不足的情況下,特別是糖供能不足時,蛋白質才動員以供給機體能量,影響蛋白質的其他各種功能。蛋白質損失超過2kg就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功能失調[1],影響各組織器官的功能,如在糖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機體會分解骨骼肌蛋白供應能量,導致骨骼肌萎縮。因此,必須補充足量的糖和脂肪,蛋白質才能發揮相應的生理功能。另外,大多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生理功能需要依賴足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質。
3.2血糖與貧血發生率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于正常范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由于紅細胞容量測定較復雜,臨床上常以血紅蛋白濃度來代替。本文結果顯示,女護生貧血人數檢出率為27.0%,且低血糖者血紅蛋白平均水平和貧血發生率高于血糖正常者,說明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是有效維持血紅蛋白濃度的條件之一。一方面,由于經濟條件、減肥、長期月經過多、偏食等原因,食物中蛋白質、鐵等的含量較少或丟失過多;另一方面,低血糖使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量增大,可能導致了血紅蛋白減少。
3.3血糖與貧血分類
本文結果顯示,低血糖者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檢出率高,血糖正常者正常細胞性貧血檢出率高,而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是缺鐵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常見于缺鐵性貧血早期或混合營養性貧血等[2],說明低血糖合并貧血者已出現典型的貧血臨床表現者較多,血糖正常合并貧血者以亞健康狀態者較多,且在各類貧血中以細胞非均一性貧血為主(占93.5%),而非均一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營養性貧血,即缺鐵、缺乏葉酸、維生素B12等引起的貧血。這可能也說明了低血糖和貧血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節食引起的。
本次調查表明,女護生營養狀況整體較差,應加強女護生的營養知識和健康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各種營養物質的功能及各營養物質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地控制飲食,以免引起機體生理功能異常。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