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
1概述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部,是我國糧食生產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地和商品糧基地,在2011年,黑龍江省無論是糧食產量還是商品糧儲備量,均居全國首位。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情況不僅關系到本地區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同時也對全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糧食生產結構是農業結構的核心和基礎,而產量結構又是糧食生產結構的決定因素,直接關系到農業產業的增長速度和質量,同時也關系到農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優劣。因此,研究一國或一地區的糧食產量的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試圖以黑龍江省為例,探討自改革開放初期至今(1981-2011)糧食產量結構的演化情況。
2產量結構演化動態分析
本文應用目前較為成熟的產業結構演化評價指標[1-5]對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結構進行分析,這里所說的產量結構指的是4種主要作物產量的比例關系,這種比例關系的情況如何,不僅可以使我們了解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結構的現狀,而且也是我們制定正確糧食生產結構政策的基本依據。在2.1中對總產量及四種主要作物比例的變化情況,給出了是靜態結構對比分析,通過一定時期的觀察,可以得到產量結構發展的絕對水平,但是這種比較不可能全面掌握產業結構變動的方向和程度,還需要對產量結構進行動態分析。這里我們根據產業結構演化評價指標,建立產量結構熵指數、結構多樣化指數、結構轉化速度系數和結構轉化方向系數。
2.1產量結構熵指數
熵是物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在信息經濟學中用來衡量不確定性、事件無序程度或指標離散程度等。這里用產量結構熵來綜合反映產量結構演化的程度。其計算公式為:(1)其中:Ht為第t年產量結構熵指數;Wit為第t年第i種作物占總產量的比重;n為作物的種類數。對于此公式,由于,顯然當Wit都相等時Ht有最大值。所以,產量結構熵數值越大說明各作物的產量比重相對比較均勻;反之,說明產量結構發展較為集中,各作物產量比重差別較大。依據歷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的數據,選取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產量作為計算量,計算1981-2010年的產量結構熵數,演化趨勢如圖1所示。結果顯示:產量結構熵呈現明顯的起伏波動,自1981年起,產量結構熵的波動可以明顯看出1981-1989年,1990-1997年,1998-2010年3個清晰的階段,前兩輪波動熵值都先緩慢增加至峰值,再緩慢減少,自1998年起,熵值整體呈減少趨勢,至2010年達到最小。這說明1998年之前,產量結構一直處于調整階段,而在1998年之后,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在個別年份的小幅波動屬于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后進行完善和微調的正常情況。
2.2結構多樣化指數
多樣化指數[6]就是指水稻可以用來衡量內部結構的多樣化程度,在本文中、小麥、玉米、大豆各自比重變化所反映的多樣化情況其計算公式為:。其中:為第t年結構多樣化指數;同(1)。(2)依據3.1數據計算產業多樣化指數,演化趨勢如圖2所示。結果顯示:多樣化指數的波動情況與產量結構熵的波動情況基本一致,呈現1998年前明顯波動,1998年后整體減小的趨勢。說明1998年以前,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結構一直調整和完善中,并沒有側重于某種作物的種植,表現出產量比例的均勻,1998年后調整基本結束,由于水稻產量的大幅增加,致使多樣化指數整體減小。
2.3產量結構轉換速度系數[7]和產量結構轉換方向系數di
根據羅斯托的主導產業擴散效應論,把結構中主要農作物產量的增長速度的差異作為衡量產量結構轉換速度的指標,同時構建產量結構轉換方向系數di。其計算公式為:,(3)其中:和為種作物產量和總產量的年均增速,為種作物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為種作物產量結構轉換方向系數。由前面分析所得結論,將整個時間段分為3個部分段根據公式(3)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1981-2010年期間,中期的產量結構轉換速度最快,初期和末期較慢,這與4種主要作物的轉換方向系數是密切相關初期和末期較慢,這與4種主要作物的轉換方轉換方向系數的差異很大,這說明此期間正處于糧食生產結構大幅調整階段,而在調整初期和末期轉換速度較慢也與實際情況是吻合的。
3結論與討論
通過以上對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結構動態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結構中,4種主要作物總產整體呈增長趨勢,水稻和小麥產量所占比例變化較大,玉米和大豆產量所占比例基本保持穩定。(2)產量結構熵值和多樣化指數演化趨勢基本一致,變化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整體呈減少趨勢,與水稻大幅增產、玉米穩定高產的現狀一致。(3)產量結構轉換速度系數呈現兩邊小中間大的情況,與4種主要作物的轉換方向系數密切相關。
總體來看,黑龍江省糧食產量結構的演化逐步趨于穩定,但有繼續完善調整的必要。一方面糧食生產本身受氣象、環境等條件影響較大,各種作物自身對氣象、環境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這些都會影響產量結構;另一方面,我國目前正處于糧食生產調整階段,黑龍江省又是我國糧食的主產區,所以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結構應根據國家的需要進行調整,使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始終保持穩定合理的增長,為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從糧食產量變化的動態角度,較詳細的分析了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結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黑龍江省糧食生產的變化情況,也可為正確制定科學的生產結構政策提供依據.但是限于數據資料的限制,文中沒有在投入產出角度對糧食生產技術進步方面進行展開,這是今后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