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貨幣金融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傳統的儲蓄存款等基礎業務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大力發展個人金融業務已是大勢所趨。在西方發達國家,個人金融業務的比重通常都在50%以上,已成為大多數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1]。個人金融業務在商業銀行整體業務中占據有重要位置,而且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1.個人金融業務
1.1個人金融業務的內涵
個人金融業務(personalbankingservices),是指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運用現代經營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個人和家庭提供的綜合性、一體化的金融服務。根據個人金融業務是否涉及商業銀行自身的資產負債情況,可以把個人金融業務分為個人金融市場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等[2][3]。個人資產業務主要包括個人綜合授信、個人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經營貸款等。近年來在國家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方針指導下,個人消費性貸款發展迅猛。2009年末的消費信貸余額跟1997年比,增長了320倍,消費性貸款占各項貸款之比也由0.2%上升到13.84%,占GDP之比由0.23%上升到16.50%。然而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消費信貸的比重仍然不高,企業貸款仍是銀行最主要的貸款去向。而國外各大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普遍占其資產業務的30%-50%,一些中小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占比甚至高達60%-70%。
在消費性信貸中,個人住房信貸又是最主要的,占消費信貸比一直在75%以上,這說明消費信貸中真正源自居民消費性需求的比較少。個人負債業務,主要是各種個人和家庭儲蓄存款業務。在銀行個人金融業務中,存款類產品是最基本的產品,存款是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也是銀行得以開展其它業務經營活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為了聚集金融資源支持國有經濟的發展,把吸收存款作為銀行的重要任務來抓,居民儲蓄存款業務取得很大的發展。2009年,商業銀行的所有資金來源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260,772億元人民幣,占比40.53%。從國際上比較,我國的總儲蓄占GDP之比在2007年達到55.08%,世界平均水平只有21%左右,即使是同樣節儉的東亞國家日本、韓國的儲蓄率也只在27%和30%左右。個人負債業務除了在規模上發展快速之外,在業務種類上也有一定的創新。相對來說,個人存款業務是我國個人金融業務中發展最完善、比重最大的業務種類。但是,商業銀行在定價上仍然沒有自主權,不同銀行的產品并沒有明顯的區分。個人中間業務主要包括個人結算、個人理財、信用卡、個人電子銀行等。在信用卡業務上,截至2009年底,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超過20億張,但其中借記卡占比91%,信用卡只占9%。在個人理財業務上,比較典型的有招商銀行的“金葵花理財服務”,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深發、浦發、廣大、民生等股份制商業銀行都不同程度地推出了個人理財服務。但是個人中間業務的發展程度仍然比較低,即使以信用卡服務和個人理財服務著稱的招商銀行,其2009年總的非利息凈收入也僅占21.54%。
1.2發展個人金融業務的重要意義
一是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個人和家庭的金融服務需求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個人金融資產由過去單純的保存保值型向綜合理財、增值型轉變,居民消費習慣正由生存型消費、數量型消費向發展型、質量型、消費型轉變,居民正由單純的消費者轉變為借款者、投資者和消費者。尤其是那些擁有富裕資產和穩定高收入的個人群體,迫切需要有專業的金融機構為其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個性化的資產管理服務,以確保私人資產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增值,這就為商業銀行拓展個人銀行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二是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業務。目前,個人高端客戶成為外資銀行和中資銀行客戶競爭的焦點之一,國外商業銀行個人業務在發展戰略、科技運用、創新機制和產品、營銷管理、人才管理等方面比我國都具有明顯優勢,他們開拓在華業務時,必將爭取優質客戶作為提升業績的重要突破口。這對國內商業銀行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必須盡快拓展個人銀行業務領域,努力提高服務水平、質量和效率。三是提升價值創造力的戰略選擇。個人銀行業務具有領域廣、批量多、風險小和個性化以及收入穩定、附加值高等特點,從利潤貢獻上來看,個人業務在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銀行業務中占30%~50%左右,而國內銀行都在10%以下[4]。但這也正說明了個人銀行業務的拓展對國內商業銀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的重要作用。
1.3個人金融業務國內發展現狀
(1)發展迅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年均增長達到9%,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與此同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也大幅度增加(見表1)。2008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底余額較1995年上升了7倍多,年均增長速度為16.74%。居民的資產數量迅速增加,居民金融需求呈多樣化趨勢。現階段,商業銀行已把個人金融業務提升到經營戰略的高度。工商銀行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及主要的支柱業務;農業銀行將其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建設銀行將其作為總體發展戰略的四大支柱之一;中國銀行則提出了“大公司與大零售并重”的發展戰略。此外,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也都將個人金融業務作為今后經營發展的重點。各商業銀行都確定了以信用卡、消費信貸和理財業務作為發展重點的策略,先后成立了信用卡中心,通過這一平臺大力營銷個人金融業務產品。目前,個人金融服務業務的種類已由傳統的單一儲蓄業務逐步發展為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中間業務、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等全方位、多功能的綜合性個人金融業務。據統計,目前僅中國建設銀行開辦的個人金融業務的品種已發展到六大類160多個品種,業務基本上覆蓋了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2)差距明顯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金融產品創新、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5]。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市場營銷工作乏力。營銷理念落后,由于在對個人金融業務的認識上存在偏差,仍然遵守傳統的柜臺式推銷,個人金融業務營銷方式單一,還沒有形成較為先進的市場營銷理念,不能形成售前、售中、售后一體化的服務體系。營銷手段還停留在“貼通知、打廣告、發資料、網點擺資料”等一般性競爭手段上,缺乏對營銷市場的細分和對新的營銷手段的推行。商業銀行在業務咨詢、功能推介、導購服務等營銷服務上嚴重滯后,嚴重影響了個人金融業務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