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銀行管理論文
貸款風險亦即信用風險,指獲得貸款支持的債務人不能按照合同規定償還本息的可能性。所謂商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是指商業銀行通過風險分析、風險預測、風險控制等方法預防、回避、消除或者轉移經營中的風險,從而減少和避免經濟損失,保證經營資金安全。由于目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范和控制體系尚不完善,風險的識別、評價、管理和控制、風險預警能力還很薄弱,因此加強貸款風險管理是講求信貸資金安全和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客觀要求,是商業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現實選擇。
一、商業銀行貸款形成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企業風險是銀行貸款風險產生的主要根源。企業在進行獨立的生產和經營過程中存在著現實的和潛在的風險,企業的風險通過貸款又轉移給銀行。信貸資金運動過程依賴于企業生產資金運動過程,這一運動過程充滿著風險,貸款風險由此而生。
2.行政干預是銀行信貸風險形成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優先發展項目并不一定符合貸款標準,尤其是在政府不承擔項目風險責任情況下,銀行貸款往往沒有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銀行對資金配置的主動性和自主權的發揮。
(二)內部原因
1.風險意識淡薄。受傳統經營體制的影響,銀行的粗放經營慣性依舊,在業務指導思想上片面追求發展速度,忽視風險管理。在貸款管理上表現為“重貸輕管”,從而使新發放貸款還是在原有的軌道上運轉,不良貸款的增加就在所難免。缺乏風險意識是產生不良貸款最主要的內在原因,也是制約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最大隱患。
2.信貸隊伍素質不高。信貸人員對貸款風險的識別能力不強,不重視對客戶風險的評價,對借款人生產經營、財務核算、市場信息掌握不夠,對信貸資金運用中不確定因素的控制能力差,不能正確分析借款單位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在信貸管理工作中,表現為貸款調查流于形式,多以客戶自述的情況和報表作評估依據,導致貸前信息失真,評估失準;貸時審查把關不嚴,沒有認真核實擔保人資格及抵押物是否辦理登記手續,形成無效保證或抵押;貸后檢查無人落實,忽視對借款人貸后情況變化的跟蹤了解,貸款質量難以從根本上提高。
3.掩蓋貸款質量的本來面目。在正常貸款到期后,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追償貸款本息,而通常會反復采取“以貸收息”、“借新還舊”、“轉貸”等手段,保持貸款的“正常”狀態,掩蓋了不良貸款的實質,淡化了企業的還貸意識,累積了信貸風險。這樣既使原來的貸款責任人逃避了責任追究,也會造成“新官不理舊賬”的不利局面,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貸款損失。
二、貸款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一)貸款風險管理是實現商業銀行經營目標的要求
在價值規律、市場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的制約下,使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加,且越來越復雜,給銀行信貸分配和使用帶來了很大的負面效應,即貸款面臨損失的概率增加。而堅持穩健經營是商業銀行的本質要求,商業銀行作為市場經濟中獨立的利益和風險主體,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經營目標上追求利潤最大化。要實現這一目標,在業務拓展中,既要注重信貸資產數量的增加,也要注重質量的提高,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加強貸款風險管理,通過貸款風險管理,將貸款風險控制在一定的界限內,即保證了信貸資產的安全,又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二)貸款風險管理是科學量化和防范貸款風險的要求
充分認識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經營的客觀環境,深入分析影響貸款安全的各種因素,科學界定貸款風險的量化系數,綜合測算貸款風險程度,是商業銀行適應市場經濟需要,減少和避免貸款風險,強化貸款約束的內在要求。貸款管理正是適應這一要求的一種風險管理制度。它通過綜合分析影響貸款安全的各種因素,設置一系列客觀評價貸款風險的指標體系,運用數學方法,經過嚴格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將貸前、貸中、貸后不同階段的貸款風險程度加以量化,為貸款決策和貸款質量管理提供依據。
三、貸款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和必要措施
(一)貸款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1.貸款風險預測。它包括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和估算,是貸款風險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在貸款風險管理中,應當根據經濟金融活動情況,通過對各種可靠有關的資料進行系統分析,識別存在著哪類風險,引起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為下一步的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2.貸款風險管理對策選擇。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概率和不同規模的貸款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使貸款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3.貸款風險管理制度建立與完善。為保證貸款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做到使風險損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還必須建立起健全有效的貸款風險管理制度,這是貸款風險管理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
(二)貸款風險管理的必要措施
1.把好貸款的投向關。研究制定科學的信貸政策,選擇優質客戶,控制風險源頭。銀行信貸與國家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密切相關,商業銀行應加強產業政策研究,密切關注行業發展的動態,按照商業銀行的“三性”原則制定科學的信貸政策。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優質客戶為服務營銷對象,提高貸款質量。
2.做好防范信貸資產風險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切實做好貸款風險的分類工作。貸款風險分類是銀行信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根據審慎的原則和風險管理的需要,定期對信貸資產質量進行審查,根據審查結果合理分類;二是建立能體現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要求和系統科學的信貸風險監管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