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目前,我國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培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三年制???另一類是四年制本科。本文分析探討的是第一類三年制專科的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本文的“高師”指高等師范本科及??圃盒?,即培養具有本科和專科學歷的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機構。如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英語課程改革的要求,改進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結構,以提高未來英語教師的水平,完善未來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培養優秀的英語教師,已成為英語教育專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師范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主要由通識類、學科類、教育類三大類課程構成。師范類??朴⒄Z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育類課程與學科專業課程的比例有待調整。學科專業課程偏多,教育類課程不足,這與高師課程設置“師范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相悖,師范院校“師范性”特點沒有得到突出體現,所以學科專業課程的比例應適度減小,同時教育類課程的比重應有所擴大。
2.通識課程、教育類課程內容單一,學生選修課程的自由度不大。通識課程中,必修課政治理論占主導地位,涉及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則相對較少。選修課以藝術為主,教育類課程按國家規定基本沿用過去中師開設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現代教育技術學??傮w而言,通識課程、教育類課程的內容較為狹窄單一,基本以必修課為主,備選課程普遍較少,學生選課的范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專業課程分歧較大,必修課、限定選修課、任意選修課界限模糊。高師院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差別較大。英語專業到底應該開設哪些課程才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在所設課程中哪些課應列為必修課,哪些課應列為限定選修課,哪些課應列為任意選修課,各學校不固定,有的把限定選修課等同于必修課,任意選修課亦或不開設,亦或是對英語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其他專業知識少有涉獵。
4.文化課程有待加強。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承的關系,脫離了文化的語言學習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因此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也必須重視文化教學。高師院校都開設文化課程,但是有關英語文化的課程尚有待加強。
5.語言技能課的訓練力度不夠。在語言技能提高方面,學生的口語、閱讀能力還需加強。但是師范類??茖W校的課程中,有的沒有開設“高級閱讀”,有的沒有開設初級閱讀、中級聽說、高級聽說,有的沒有開設高級聽說,這與學生的需求相矛盾,因而高師英語專業在設置專業課程時,還需在語言單項技能上加大力度。
二、基礎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新課程目標的設置、新課程標準的制定,以及適應新課程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都會影響到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在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中,必然引起教師的知識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從而對教師的培養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
1.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置品德與生活、體育、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打破了傳統基礎教育課程中分科教學過早、容易造成知識割裂的局面,以全新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培養,使他們能夠對知識對世界形成整體認識?;A教育課程的這種變化趨勢必然要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要隨之變化,要求英語教育專業調整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課程比例。
2.新基礎教育課程強調課程的實踐性?;A課程改革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開設綜合實踐活動類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及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置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提供與社會生活貼近的機會。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新基礎教育的這種變化給教育專業提出了新的課題,因為目前英語教育專業活動課程設置較少,以專業理論居多,很少有讓高師學生自己動手、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課程,教出來的師范生只懂理論,不懂操作。因此,必須加強英語教育專業的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
3.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針對基礎教育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新基礎教育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勇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英語教育專業加大教育類課程的比重,同時對教育類課程進行整合,加強教育類課程與英語教育實踐的聯系。形成正確教育理念必須依賴教育類課程的學習與掌握,所以,新基礎教育課程中學習方式的變革,要求我們對英語教育專業的教育類課程設置進行整合。
4.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就要求英語教育專業要加強信息技術教育課程。
三、高師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幾點設想
如何根據基礎教育的特點,正確處理好通識類、學科類、教育類三者的關系是基礎教育教師培養課程設置中的關鍵。在課程形式上,由必修課、選修課、實踐課三種形式展開,在課程教學模式上由理論教學、技能訓練、教育實習、教育科研有機結合。另外,英語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還要從社會需求實際出發來制定。依我國各省份情況來看,英語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必須堅持為基礎教育,特別是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的理念來培養英語教師。目前,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師更受歡迎,并非只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學科專家,要求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加強基礎性、綜合性,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動手、實踐能力。針對高師英語專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高師課程結構的挑戰,還有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我們對高師英語專業在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類課程的設置上做出一些調整。由于這些課程的比例、學時規定世界尚無統一標準,因此我們采取的是世界各國的平均值(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