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21世紀的春天,是教育科學的春天,是研究發展中國教育的新起點。這標志著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體系在科學、完善、創新的格調上跳躍,現代教育培養的是具有全面素質的創新人才,教育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創新點和歸宿,也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改革方向。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美術創新教育的實施。
一、爭做創新型的教師
“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創新教育的主旨: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創造性的學生。創造心理學家認為,只有教師本人是創造型的,他才會發現、重視并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大量學習新的教法,汲取創新教育中的寶貴經驗,開拓自己創新理念的新思路,有意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擺脫舊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創新的教育知識點,在各項創新教育活動中勇于實踐,爭做創新先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引導、感染學生,從而推進了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
二、培養創新型的學生
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素質教育的核心便是創新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型學生勢在必行。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其中,情境創設更益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這對于我有了一個很大啟示。于是,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加大了情境創設的力度,通過情境創設發散學生思維,引發他們更廣闊的想象力和創造空間。以小學美術課《瓶飾》的學習為例,首先讓學生自學,然后是觀賞瓶飾作品,使學生從簡單的平面剪貼思維,拓寬到形象設計,最后到創造設計,在我為同學們推出的《瓶飾設計制作大賽》中,學生的作品超出了我的預料,居然連“火箭”“航空母艦”都擺上了展覽桌,通過這樣的情景熏陶,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賞識學生的創新意識
現代教學論,要讓學生動手做,而不是用耳朵聽。小學生天真爛漫,富于想象。這就要求教師在教畫的同時,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教他們勇于創新。在《瓶飾》的設計中,有的學生的創作作品真是讓我啼笑皆非,但是一個好的藝術作品誰能否認正是源于異想天開的想象呢?于是我及時地給學生賞識和鼓勵,并提出更新的建議,使他們得到更大的進步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時候似乎不合乎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但推陳才能出新。讓學生在創新中體味了魯迅先生的那句話:“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能
學生一旦有了創新意識,就更需要一個展示自己創新才能的空間和平臺。《瓶飾設計制作大賽》的設計更是迎合了學生這一心理,學生在自我作品的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了再一次的升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才能,這樣的機會在我們美術教學中很多,關鍵在于教師能不能發現和把握這樣的機會。只有學生有了較高的興趣,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于開拓創新,才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拓寬創新教育之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有創造的光榮傳統,四大發明、渾天儀、地動儀、圓周率、《本草綱目》等在人類歷史上光輝奪目,創造奠定了中華文明古國地位的基石。當歷史的車輪碾入21世紀,人們已經達成一個共識,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其素質的高低,其經濟政治文化的成敗,并不僅僅在于他擁有多少財產、資源,而起決定作用的是他是否擁有了高科技,21世紀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作為一代教育工作者,我們不應停留在創新過的思路上,而應時時拓寬創新思路,開拓創新教育的新路。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打開了日本小學美術教科書,使我感觸很深。一年級有這樣一課,折紙繪畫,不只是單純的折紙,每折一下,都會和后面的繪畫構成一幅美麗的場景。首先是一輪紅日,放著耀眼的光芒,折一下是一只可愛的小熊,穿著紅色的小裙子,再折一下是一簇茂密的草叢,穿紅裙的小熊躲在草叢里,再折一下是紅日落在草叢后,小熊不見了。整個折紙教學和繪畫設計科學合理,每一折面都有一小塊顏色和形象,組合起來竟然是這樣的生動有趣,它大大的區別于我們單一折紙和單一繪畫的教學。于是,我仔細研究考慮我的美術教學,打破傳統模式,拓寬思路去教授和引導,結果學生的創新思維也不斷得到了升華。
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經濟突飛猛進,科技在創新,文化在創新。創新的時代需要創新的人才,創新的人才靠創新的教育來培養,創新的教育要靠創新的教師來實踐。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己任,潛心鉆研,勇于實踐,必將開創創新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