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學科教育
音樂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學音樂教育處于整個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長期從事中學音樂教學,下面就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興趣培養
音樂美實質上就是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音樂的美在于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因此啟發想象,感悟音樂美,培養學生以審美的態度享受音樂,凈化心靈從而塑造完美人格。音樂教育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以其愉悅感受和積極參與為出發點的基本素質教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法來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參與學習,學生的創新意識亦能得到很好的激發。對學生來說,音樂首先是生活而不是學科,讓音樂充滿生活,讓生活充滿快樂,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愿望,也是我們所有人的美好愿望。這恰恰是音樂學科和其他學科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因此,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情,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當然,興趣和愛好的培養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觸,而是通過正確的音樂教育逐步建立起對高雅藝術的興趣和愛好,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表現技能和欣賞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發展。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音樂上來,從而使他們產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創新。
2、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會與欣賞作品的發展起伏產生共鳴,從而使心靈得到陶冶。在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課程目標中,對于情感體驗有著這樣的要求:“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那么,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就有責任讓學生了解如何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喜愛音樂、理解音樂。
“語言的盡頭是音樂出現的地方”(貝多芬語)偉大的恩格斯曾這樣深刻的形容音樂:“把人類感情中最崇高和最神圣的東西,即最隱深的秘密揭露出來,并且表現在音響中。”音樂是心靈的產物,人們通過音樂來表達對客觀事物的各種情感。當旋律開始流動,人的喜怒哀樂被充分的展現,音樂表達了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情感。世界各地的人無論走到哪里,無論語言是否相通,只要有音樂,人們就可以在婉轉的旋律中溝通和交流,甚至傳遞理解和支持。
音樂是感性的,是主觀的,它不需要過多的邏輯和縝密的推理,只要你有一顆充滿感情的心,這顆心里充滿了對世界發自內心的愛,就可以接近音樂,這也是音樂教育所致力實現的目標。如果學生在音樂課上還保持著理性的狀態,音樂的功能就會大打折扣,音樂也將毫無魅力可言。我們在教學中,應扶正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模仿、實踐和創造音樂的機會,幫助引導他們用心去感受不同音色,不同力度,不同速度對于表現旋律的不同作用。多讓學生欣賞和感受一些不同題材、體裁、風格的音樂作品,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和體驗如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去處理不同的音樂作品,才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作品,正確體會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以及音樂的意境、風格和特點。
3、學習音樂文化,了解作品與作者
學科綜合其它相關文化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及意境。如欣賞捷克作曲家斯美塔娜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中的第二樂章《沃爾塔瓦河》時,筆者從網絡、光盤圖庫中選擇了三幅圖片(第一幅是小溪流從山坡、小路、樹叢中往下流淌的畫面;第二幅是一條大河奔騰向前的雄偉、壯觀的場面;第三幅是河邊村莊中的村民們正在舉行婚禮及舞會的畫面),讓學生想象可以用什么樣的音樂來表現這三幅不同的圖片的意境。經過討論,同學們認為:第一幅畫面給人以抒情的感覺,可以用木管樂器及少量的弦樂器演奏的音樂來表現;第二幅畫面給人以雄偉、寬廣的感覺,可以用管弦樂合奏的音樂來表現;第三幅畫面是歡快、活潑、熱烈、奔放的,可以先用少量樂器演奏,然后再用管弦樂合奏。學生討論后,筆者播放了“沃爾塔瓦河”的全曲。正如大家所說,音樂一開始,兩支長笛用波動的音型交錯演奏,配以小溪的潺潺流水聲,演奏出了“沃爾塔瓦河”寬廣、深情的主題音樂;當沃爾塔瓦河流經兩岸的村莊時,出現了歡快、活潑帶有跳躍的音樂,隨后是熱烈、奔放的管弦樂合奏。當全曲結束后,同學們基本上理解了該曲所表現的優美意境,得到了美感體驗。同樣如此,所起的感召作用、教化作用以及強大的凝聚力,是任何一首流行歌曲都難以替代的。
4、弱化教學考核,鼓勵學生自主評價
新課程對教學考核的標準不再作統一規定,考核標準呈現出較大的彈性和開放度,讓學生成為評分的主人,體現評價的自主化。如樂器考試時,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拿手的樂器進行演奏,然后對照評分標準,先學生自我評價,再讓大家審評,最后確定分數。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評委,因此這種考試學生能全神貫注地聽別人演奏,并給每一位同學一個公正的評價。這種考試方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經常會為了一個同學的正確評分,進行激烈的爭辯。爭辯產生不同,不同才能創新。
中學音樂教育處于整個音樂教育的重要階段,在其教學中,著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思維,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創新能力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種能力構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提供機會,發揮音樂學科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