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游戲動漫
在文化產業的各種類型當中,動漫產業是內容創意度高、價值鏈相對完整、文化引領性強的產業類型之一。綜觀英法德意美日韓等國,動漫產業在國家產業結構中布局合理,深受國內外受眾的廣泛喜愛,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以動漫產業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是通過形象、敘事和文化張力展示文化形態、凝結文化價值、提升文化張力的重要載體,是構建國家文化軟實力,造就高強度文化影響力的核心產業之一。動漫產業通過創意來塑造文化形象、展示文化內涵、揭示文化精神、激發文化活力、推動文化經濟,增進文化圈層內的團結感,提升不同文化圈層的跨文化認同度,通過文化柔性的魅力來提升國家軟實力。探討動漫內容創意產業,研究動漫產業與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基本規律,探索和構建對內增強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對外提升文化影響力、輻射力,從而凸顯文化形象和國家形象是本文的重心。
一、文化“軟實力”的含義和地位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JosephNye)1990年首先提出“軟實力”(SoftPower)這一概念,在2004年出版的《軟實力:世界政壇成功之道路》一書中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他說:“國家的軟力量主要來自三種資源:文化(在能對他國產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價值觀(當它在海內外都能真正實踐這些價值時)及外交政策(當政策被視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時)。[1]約瑟夫•奈提出的“SOFTPOWER”,有“軟權力”、“軟實力”、“軟力量”、“軟國力”四種譯法。[2]約瑟夫•奈(JosephNye)教授提出了“硬實力”與“軟實力”這兩個術語。分別用以表示不同性質的國家力量。“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都是可以強迫他人改變立場的硬實力。硬實力可以依賴動機(inducements)。”[3]與此相對,“軟實力”則依賴于諸如價值和制度這類文化因素。[4]約瑟夫•奈闡述的“軟實力”理論,為探索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視角,與剛性的力量相比,柔性的力量更能作用于人的內心世界,也更能持久性影響或者改變人對事物的認識、態度和觀念。與硬實力由直接的軍事和經濟力量構成相反,軟實力由間接的文化吸收能力構成。這種力量的二分可延伸到其它領域,如下表所示:“硬實力”的影響比較強大,不過,從長遠來看,由一國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等所體現出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對國際世界的滲透力和作用力卻更加全面、深入、持久。而在“軟實力”中,最核心、最具滲透力的因素就是創意文化的作用力,文化通過創意機制,創造出讓人想像不到的藝術形象和敘事結構,凸顯出柔性的變革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國家可以借助這種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獲得現實的國家利益。動漫產業以人類創意思維與文化創造為基礎,以文化與藝術生產創作客觀規律為載體,以滿足人類審美心理和文化心理為目標,是文化產業的核心門類,其影響力從人類孩童時代起至人的一生,文化印記終生難于磨滅,其所構建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長效的作用機制。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長期以來,我們只是將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這是對文化功能特別是文化產業功能認識的淺表化。文化本身是增強國民自信心、彰顯大國影響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手段,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9.11事件之后十年間的發展,各國都已進入“軟實力”較量的時代,文化力量居于國家和城市發展的核心地位,經濟增長的方式和文化發展的方式趨向融合。在這個時代,單憑軍事和經濟等“硬實力”拼斗,已經難以贏得各國尊重。獨創的、傳統的、與自然協調的人文力量將受到世界各國青睞。[6]把推進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國家戰略的著力點,不光是拓展文化感召力、影響力的需要,更是有效應對發達國家文化滲透和文化擴張的需要。文化的作用方式是柔性的,是潤物細無聲的,但其實際效果往往高于軍事等作用方式呈剛性的“硬實力”。加強本國文化建設,防止他國的文化入侵和“精神殖民”是一個國家保持文化的相對純潔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綜合國力的提升,表現為“硬實力”與“軟實力”的全面提升。
二、動漫產業與文化“軟實力”的關系
文化是民族長期發展所積淀的產物和精華,是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的載體,是民族生命力和發展程度的決定性因素。國家的影響力,取決于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但歸根結底取決于文化實力。文化的影響力更深刻、更具滲透性。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更加凸顯。如何從大國走向文化強國,使世界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外部環境,是國家宣傳思想和文化戰線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和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通過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對于鞏固和提高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動漫產品具有視聽直觀、傳播便捷、影響廣泛的特點,可以說是塑造國家形象的立體廣告,是讀懂一個民族的一面鏡子。動漫產業通過創意凝結文化的精髓,這些文化的內涵常常外化為生動可人的動漫形象,動漫形象一旦為受眾喜愛和接受,常常會伴隨人的一生。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童年的印記一般是人格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動漫文化具有超越年齡層次的社會影響力。動漫產業的敘述結構和內容一般不會特別復雜和呆板,往往成為休閑時光的伴隨產業,動漫于人的感覺往往松弛、愉悅,適合家庭觀賞,而其直接作用于人內心的力量卻相當強大。從這個層面上講,無論動漫產業的文化作用方式的柔性程度有多高,其文化內核卻是相當剛性和難于改變的,即浸透于動漫內容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形態本身的一致性和隱秘性。從意識形態的作用來看,動漫產業只是其柔性作用方式之一。美國式、日本式的意識形態方式隨著動漫產業及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進而以一種柔性①、撫慰和娛樂休閑的方式進行“灌輸”和“洗腦”。日本、韓國在文化進程中,高舉發展動漫產業大旗,把動漫產業與城市建設、國家發展緊密相連,以動漫產業為龍頭帶動相關文化產業大發展,幾十年如一日,成為名副其實的文化大國和文化強國,其文化軟實力的對內對外傳播基本做到了“潤物細無聲”。20世紀60年代,日本發現動漫產業對于二戰戰敗國在壯大經濟實力與擴大文化影響方面的積極作用,于是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培育加速其發展。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