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職業教育
每年7~8月,大批護生結束學校生活,通過崗前培訓進入臨床實習。在這個初始階段中,是他們從學校過渡到臨床生活的一個最為重要的階段,護生們的職業態度、專業觀都會在這個階段中初步定型。當然,這個階段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種震撼并感到迷惑的一個時期,為此筆者在護生初步進入實習階段時就應該整體化、長遠化、個性化針對護生進行指導,以幫助護生更好地完成實習任務,以便以更良好的身心狀態跨入職業生涯,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取2008~2010年,每年7~8月在本院實習的本科護生210名,其中女生198名,平均年齡20.80歲;男生12名,平均年齡21.15歲。
1.2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以及座談會方式采集信息。1.2.1問卷項目年齡、性別、籍貫、家庭收入、學歷、職業看法、職業規劃等。
1.2.2座談方法
采用定期與不定期結合的原則,護理部、護士長、帶教老師三層次組織的辦法,全部或部分實習護生討論發言等具體方式。
1.3分析調查與座談結果
采用問卷與座談結果相結合,對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探討關于本科護生初始階段的帶教策略。
2結果
2.1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總結調查結果分析發現,在護生的實習初始階段,68%的護生在思想上認識不足;52%的護生存在職業心理壓力;因此,應針對實習生情況,著重對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善提升。
2.1.1思想教育
護生在剛剛步入實習階段時,其人生觀價值觀大都已經成形[1],但是對于臨床學習、職業態度、價值觀方面缺乏一個系統和深入的認識。筆者根據實習生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知識水平以及個性特點制定相應的思想教育方法。
2.1.2心理調節
護理專業帶來的職業壓力是其他專業不能相比的。因為護理工作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幸福,護理工作中的大小疏漏都可能給患者帶來致命的危險[2],筆者要做好護生學習上的指導工作,促使其尋找適合自身的臨床學習方法,幫助護生學會以積極、成熟的方式去應對實習中的學習壓力;多關注人際方面的教育與引導,適時開展素質拓展訓練,為護生創造更多的人際交往機會,使之提高人際交往技能;還應特別關注孤僻、自卑的護生,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和正確的認知與評價,及時矯正消極的應對方式,加強異常心理的干預和溝通技巧的訓練等[3]。
2.2座談結果分析
在2008~2010年全科大小總共22次座談會上,有大約82%的護生認為帶教老師的素質是影響其實習成效的首要關鍵因素,有66%的人認為教育培養模式的靈活與多樣性是第一因素,而56%的護生提出具體帶教方式是關鍵。
2.2.1全面提升帶教老師素質
護生在臨床實習初始階段時,首先接觸的就是帶教老師。筆者的總結分析顯示帶教老師在言談舉止、知識儲備、操作水平、業務能力,心理素質、道德品質等各方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護生,促使他們向職業領域里的典范和榜樣積極學習。帶教老師一旦在護生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那就不僅僅用學識,業務能力教育學生,更是通過榜樣與典范等人格因素影響學生,有威信的帶教老師的言行是護生模仿的對象[4]。另外,一部分結果提示,帶教老師是否能把握新動態、新要求也是衡量帶教水平的標準。
2.2.2多模式針對性教育培養
學生從學校發展出來,其知識層面,認知水平,性格特點都不盡相同。筆者不可能以同樣一種教學方式來規范化指導,在醫院科室的常規教學程序之外,必須得制定個性化培養計劃,建立個體發展情況量表,定期評價,定期調整。根據不同的護生進行因材施教,根據護生的能力、特長、性格、原有的基礎等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教學培養[5]。
2.2.3優化具體帶教方式
我國的臨床實習帶教方式以常規帶教方式為主,例如一帶多病案討論,一帶一或一帶多操作指導評價,集體多媒體講解等。一般帶教多側重于護理知識和技能,對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教育培養不夠,對護生應用護理程序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培養不夠[6]。近年來,在帶教方式上也出現了許多改革和創新,這些均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臨床技能有促進作用。目前,我國也有問題式和反思式帶教[7],但還不是很普遍。應具體根據各批次護生特點及時調整并優化具體帶教方式。
3討論
我國目前的護理教育分為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現階段臨床從業人員的總體綜合素質依然有待提高。積極的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是護理人員整體素質的核心,護理專業價值觀在護理工作中起到決定性和導向的作用[8]。而臨床實習初級階段是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形成的萌芽和基礎階段,同時也是產生職業認同感、儲備臨床經驗、增長臨床技能的關鍵起始階段。因此,筆者必須注重護生臨床實習的起步階段,爭取幫助廣大護生打下愛崗、敬業、奉獻的思想根基,真正做到從思想認識上改變“工作即是飯碗“的觀點;為存在或潛存職業心理問題的廣大護生進行指導和疏導,讓他們以健康陽光的心態走上職業崗位;靈活實施帶教策略,把提高帶教老師綜合素質、打造多模式教育培養、優化具體帶教方式相結合,力求帶教策略立體化、個性化與動態化,從而為護生鋪好個人職業生涯的嶄新路基,以期鍛造我國優良護理人才,提高國內護理人員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