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教學論文
政治作為一門思想學科,很多學生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政治課就是教師在講一些大道理,學生在死記硬背這些大道理,學生通過政治課學習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條,不知道它們在現實中有什么用,如何用。作為政治教師和學生更呼喚崇尚自主的課堂,生成性的課堂。那是一種整體和諧的課堂,是生態的課堂,是極具個性化、人文化、多元化的理想課堂。
一、個性化,生態課堂是創造的課堂
蔡元培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與其守成法,毋寧展個性,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一位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學生進校門時是各種各樣的形狀,有三角形的,有菱形的,有正方形的,有不規則形的。而走出校門時全變成圓形,棱角被撫平了。”生態的課堂教學就是要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化、標準化。在生態的課堂里,我們應該允許異樣的聲音。那異樣的聲音說不定正是心靈之花的綻放,獨特而終會艷壓群芳。生態課堂既不是讓學生回答老師預先設計好的一連串問題,也不是全部問題的解決,我們有時因過于強調學習結果而忽視了教育過程的真實價值;因片面追求機械統一的教學目標而忽視了學生豐富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體地說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選擇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并能產生更多的問題。如在講解七年級《依法進行自我保護》一框時,我在課前做了演示文稿,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和事例,而且在準備這一課時,我的內心非常的緊張,害怕,怕學生的解答完全不在我的思考范圍之內,課堂一開始我引用了網上QQ聊天的一段內容是遭到網友的欺詐而發出的SOS救助。引出學生該如何自我維權。我完全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而且,讓學生自己選擇探究的內容,選擇探究的方法,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如“通過我們小組討論,剛才的答案還需要補充一點,在被人敲詐的時候,如果我方勢力比較強的化,不一定要忍耐……”“當父母侵犯我們權利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要訴訟于法律,這里還有感情在里面……”等一個個富有創意的回答。在一種新的課堂模式里,學生發言踴躍,思維活躍,展示學生的個性,我不禁驚嘆學生們的創造潛能。當然學生討論,自主探討的答案也不是都是正確的。“生態課堂”是學生“創造知識”的課堂,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生態課堂是學生個性化的課堂,是富有創造性的課堂。
二、人文化,生態課堂是民主的課堂
在生態課堂中,學生是最基本、最活躍的“細胞”,構建生態課堂,必須尊重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生態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顯性的,而教師的教學過程是隱性的。教師“教”的作用淡化了,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大量的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來實現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把自己“藏”起來,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為學生的一員。學生走歪了,旁邊點撥一下;學生精彩了,為他歡欣、為他鼓掌。一個好的旁觀者是積極地旁觀,而不直接參與進去。直接參與就變成了干涉,而生態課堂需要的是完全的民主。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使課堂更加生機盎然。在生態課堂中,促進者應更像是學生的朋友和知己,是他們中的一員,是學生最可信賴的心理支持源,與他們共同經受成功和失敗。有了這樣一種民主的課堂,生機勃勃的學習氣氛就水到渠成了。在講解七年級《依法進行自我保護》一框時,我大膽放手,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經驗探究學習。在討論到教師對學生的體罰這一觀點時,另外一組的學生馬上有了不同的意見,我就利用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展開討論。學生依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不同認知起點的學生都有了展示的機會,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在整個辯論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而是這場比賽的組織者。通過辯論,同學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還真正體味到了主人翁的樂趣。真真切切感覺到了自己是課堂的主人,體會到生態課堂是人文化的課堂,是真真切切民主的課堂。
三、多元化,生態課堂是實效的課堂
生態課堂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上課形式、教學手段的多元化上。思想品德課,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乏味的,所以課堂形式應采用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傳統的上課形式的單人桌,或者雙人桌,而且桌子橫平豎直,學生雙手放于胸口,眼睛看著老師一直講解直至下課。而走進生態課堂,學生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看不到排著筆直的課桌,有的只是學生圍在一起的談笑,探討問題,四人一桌,或六人一桌,這種方法既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又能夠放手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樣的方式中,學生更放松,課堂更效果。教學手段的多元,在生態課堂中,什么對學生有益我們就提倡什么,不管討論還是辯論。一切一切的手段只為學生服務。當然還有一種教學手段那就是多媒體的運用,政治課文沒有語文詩詞的誦讀那么優美,那么詩情畫意。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能升華學生情感,在九年級《成長在社會》一框中,運用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中抗震救災的圖片,激起學生要關心社會,親近社會,以實際行動奉獻社會。而這些情感的取得單純靠老師講解,靠學生討論都是空洞的,這樣的教學也就掩蓋了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是我們不提倡的。用多元化的方式體現生態課堂是多元化的,是實效的課堂。
總之,我們呼喚“生態課堂”應該是回歸自然和生命,流敞著摯愛和真情,喚醒靈性和天賦的綠色課堂。生態課堂是個性化,人文化,多元化的集合體。生態課堂撐起學生成長的美麗天空,塑造學生成長的金色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