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相關
摘 要:針對中職生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現象,本文提出課堂教學應巧設導語和懸念、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變換形式和內容,以及把語文與專業聯系,以成功保持興趣等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關鍵詞:激發 中職生 語文 興趣 形式內容 語文與專業
一、巧設導語和懸念
對學生來說,每一節課都是一個新的開始。而學生在課前可能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還沉迷于剛才的活動中。如何轉移學生的興奮點,關鍵在于導入得法。巧妙的導入語,能激發學生的欲望,引導他們進入設定的教學“圈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整堂課的完美進行打下基礎,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一種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到來,也使課堂氣氛活躍。因此導入新課是一種教學藝術,融知識性、藝術性于一體。教師走進教室即進入角色,調控自己的感情,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以飽滿愉快的心境感染學生,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往往能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所在的學校有兩位教師上曹操的《短歌行》時,導入不同,效果就不一樣。甲教師是這樣導入的:“課文《短歌行》是三國時代曹操寫的一首詩,詩的大意是……”。乙教師的導入是:“《三國演義》中寫的赤壁之戰前夜,曹操招集文官武將在大船上宴會,席中,他興趣勃勃地吟誦一首詩,誦畢,一位謀士說:‘詩詞有些不吉利’。曹操聽罷,撥劍一刺,這位跟隨他多年的謀士便一命嗚呼。同學們,誰知道這首詩題目是什么?詩中哪些句子不吉利?……”。
可想而知,乙教師的導入,學生更感興趣。
精心設計懸念也很重要。人都具有好奇心,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想得到。因此,懸念能吊人口胃,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藝術家就很會運用懸念,說到劍撥弩張時,卻說:“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古代章回小說的每章最后一句也是“且看下回分解”,現代的電視劇每集的最后也留給觀眾很深的懸念,使觀眾恨不得連續看完,就是這個道理。懸念可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迷宮,主動地自然地鉆進教師設置的“圈套”,接受知識要點。
二、生動的課堂活動
生動活潑的課堂不僅能啟發學生思維,而且能使學生沉湎于接受知識和探求知識的美好境界,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注意聯系實際,講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辦法。同樣在課堂上,每當教師指出一個近在學生眼前的實例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聽老師分析講解。一節課滿堂灌,學生肯定厭煩,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應讓學生去展示,他們參與活動時會表現得十分積極,教師要有意識安排學生課堂中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展露自己的空間,通過設計多種方式的教學活動,如情境表演、直觀演示、旁征博引、巧設懸念等,創設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情境,激發學生閱讀欲望和動機。筆者上《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讓幾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上講臺表演,學生就非常認真,課堂非常活躍。上戲劇《雷雨》時,選最精彩文段讓學生分別扮演周樸園和魯萍進行表演,學生非常感興趣,也對戲劇的基本知識易于理解。這樣寓教于樂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學生由習慣上的等待、接納的“被動者”轉為不斷追求進取的主動者。在各種角色擔任、表演實踐互動活動中,學生就會入情入境,積極投入學習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在語言上受到感染,在感情上得到陶冶,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感悟理解語言文字。
三、變換形式和內容
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會對教學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應該變換教學模式,如討論課、分析探究課、活動課等多種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喜好。運用新奇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新生第一課要講語文的重要性,照往常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探討課堂的生動性,我頭戴草帽,身穿破衣,扮成家長,說從廣東打工剛回,講在廣東打工沒有文化如何如何吃虧,例子生動引人,學生豎耳傾聽,效果非常好。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喜好,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教學方式方法千變萬變,種類繁多。但其本質都應是具有“啟發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巧妙運用啟發式教學來啟動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激發思維活動,主動探求知識,增強獨立分析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堅持啟發式原則的關鍵在于既要重視發揮教師的主導功能,又要防止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性;既要尊重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又要不放任自流。教師要非常注重在啟發學生動力上發揮主導功能,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學習的喜好,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在教學內容上,不拘于教材所設定的進行教學而要根據實際情況或配合形勢、時令變更教學內容,或是獨具匠心重新布置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進行單元教學或專題教學。例如,結合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或各種紀念日和節日,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了解祖國歷史、文化、關心祖國建設,放眼世界未來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羅萬象、應有盡有。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斷涌現,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隨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強烈。因此,把學生所關心的社會動態、科技發展和社會的熱門話題,如“航天技術”、網絡技術等內容引入課堂,既可以引發學生的喜好,又對科學的熱愛。要結合科技活動,開闊視野,啟發思維,激發學生創造力,培養實際動手能力,養成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根據以前情況對教材內容重新調整,或調整先后,或增減內容,使學生時時感覺課堂新穎,從而對語文課感興趣。
四、以語文與專業聯系為動力,以成功保持興趣
中職生大多重視專業課而忽略文化課,語文教師應以專業課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課與專業課聯系起來,挖掘語文課與專業課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讓他們認識到要學好其他專業學科,要有語文作基礎,從而產生學習語文課的動力。例如對電子專業、汽修專業的學生,加強科技說明文的教學,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分別寫作《怎樣修理電視機》、《汽車駕駛操作步驟》等說明文,這樣,學生在寫作中遇到問題就會主動問老師,這就產生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