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相關
摘 要:新一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提倡轉變教材觀,小學數學教師在使用教科書時應對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恰當取舍與調整、不斷開發課程資源,并以恰當方式呈現;然而在實踐中卻存在著或完全照搬、或另起爐灶、或錯解教材等現象。為了更好地使用小學數學教科書,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深刻領會課改精神,轉變教材觀念;提高數學素養,整體把握教材;提升科研能力,轉變教師角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科書使用;期望;現實;對策
2001年6月,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標志著新一輪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正式啟動。《標準》提出“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1]這意味著教師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綱為綱、以本為本”的教材觀將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教師將成為教材的使用者和開發者。至今,新課改已走過十年之久,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對小學數學教科書的認識和使用取得了諸多進步,但距離新課程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科學、理性地審視期望與現實,填補兩者之間的鴻溝,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小學數學教科書使用的期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2] 可見,如何正確地認識和科學地使用教科書,已經在國家層面上得到充分的重視,同時也為教師再創造教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意味著教師必須盡快從學科本位、書本至上的傳統觀念中徹底解脫出來,重建符合教學規律、適應時代要求的“用教材教”的教材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適當整合內容
在本次新課改中,小學數學教科書內容發生了重大改革,拋棄了劃分為“數與計算、量與計量、幾何初步知識、應用題、代數初步知識、統計初步知識”六個方面的傳統做法,在對傳統內容進行充實、調整、更新、重組以后,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按學段分別闡述。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跟據自身對內容的理解和學生的原有水平,從整體的高度去分析和組織小學數學教科書,對整個單元、整冊教科書等進行內容的整合,從而達到分階段、分層次、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教學的目的。
此外,從“一綱一本”到“一標多本”,為小學數學教師選擇和使用小學數學教科書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各有特色,它們在為教師提供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也為教師整合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教學提供了可能。
2.恰當取舍與調整內容
《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1]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原有的知識結構和生活經驗,在不影響教科書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情況下,不被教科書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所束縛而自主地取舍教科書內容,尤其是在一些容易使小學生產生錯誤的地方進行適度調整,靈活、創造性地把握,這樣才能使數學課堂更加有效。
3.補充開發課程資源
在新的理念下,教科書僅僅是課程的一種重要資源而非唯一資源,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以《標準》為依據,以小學數學教科書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補充開發其它課程資源,并不意味著對數學課程核心資源——教科書的放棄。首先,教師要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科書資源,尤其是那些對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明顯作用的內容,更要給與充分的重視,以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其次,教師還要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課程資源,既包括顯性的課程資源,如計算機網絡等,又包括隱性的課程資源,如學校和社會風氣、家庭氣氛、師生關系等;既有學校范圍之內的課程資源,又有超出學校范圍的課程資源……總之,生活中處處有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小學數學教師要走出個人經驗化、習慣化的封閉視野,善于發現并挖掘數學課程資源的價值,作為教科書的有益補充。
4.以恰當方式呈現
小學數學教科書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無論是所設計的“主題圖”還是所選取的素材等,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可謂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充滿時代氣息。這意味著小學數學教師要仔細揣摩教科書編寫者的意圖。如主題圖,圖中提供了許多相關的問題信息,教師應利用它創設系列的學習情境,形成“情境鏈”,同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情境,激活已有的經驗,自己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從而形成“問題串”。對于教材中所提供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素材,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和交流空間,形成“問題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方式和運用數學的意識。
二、小學數學教科書使用的現實
在實踐中發現,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雖然有新的理念作為指導,但是在操作中仍然跳不出舊框框,與新課程的期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完全照搬
長期以來,在一些小學數學教師的頭腦中始終有這樣一個觀念:小學數學教科書是課程專家編制的課程“產品”,是小學生從事數學學習、教師從事數學教學的“范本”,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種在絕對意義上的正確性和精確性,它所呈現的每一個知識、每一種解答方法都是最準確的,具有示范作用。于是,在實踐中就出現了所謂的“教書匠”照本宣科、完全照搬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