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是指通過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調節和控制,實現人們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洪澇干旱災害、保證水資源地區均衡而修建的工程。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的氣候環境和河流分布都有所不同,造成了水資源分布不均。如,西北地區常年干旱缺水,南方地區往往又多受暴雨洪澇危害。近年來,為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我國大力發展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調”工程、各地大型水庫的建設等。通過這些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應用,一方面有助于防止洪澇干旱等災情的發生,另一方面也滿足了部分缺水地區的用水需求,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水利工程的施工特點
1.水利工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規劃性,需要從大局考慮,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工程的修建。
2.水利工程的施工環境一般比較惡劣,在修建的同時還可能會不同程度地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植被。因此,要事先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把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3.水利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工程,造福于人民群眾,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4.水利工程規模大、投資大,對施工技術的要求較高。
二、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持續發展,逐漸由盲目發展轉變為科學發展。隨著我國水利工程項目的增加,灌溉面積不斷增大,受益人群也隨之不斷增加。水利工程的修建解決了人民群眾“用水難”的問題,提高了水利工程項目的供水能力,在灌溉、防洪、除澇、供水、發電、航運和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為國家和社會的安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為環境保護和自然災難的預防提供了有效依據。
三、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內涵
1.從系統學角度分析。水利工程的運行系統包括社會、技術、經濟、管理、水資源、環境等組成部分。在判斷水利工程是否良性運行時,應從工程施工狀況、設計能力的達標程度、工程所發揮的社會經濟效益、管理制度的健全程度、管理團隊的綜合素質、技術水平、工程維護的資金保障情況、法律制度的管理和約束狀況等方面進行考核。要從根本上保證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必須從源頭上對工程的規劃設計和施工建設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同時,對于水利工程的運行和維護,也要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有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
2.從國家的戰略角度來看。應在制度和政策上為水利工程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以保證水利工程的健康運行,從而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實現水利工程良性運轉的措施
對于縣級水利部門,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是其工作的重心。基層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現代節水農業和水土保持等生態環境的治理。
1.把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始終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工作核心。通過建設飲水安全配套工程,實現來水入戶,確保供水安全。同時,開展農業節水惠民工程建設,合理利用水資源。
2.在保持水土和生態方面,要堅持以構建“和諧水利”為主線,致力于環境保護,有計劃、分步驟地發展“退耕還林”工程,保護水利項目周邊環境。開展集水灌溉工程,對大小水利工程進行綜合治理,逐步擴大退耕還林面積,提升生態林,擴大經濟林,從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問題。
3.加強節水工程建設,完善水利灌溉工程。對于農村地區,要重點發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制定科學的工程規劃,逐步完善灌溉排水體系,改善農業生產用水條件。提高有效灌溉和節水農田的面積,保證渠道的改造效果,建設并完善配套設施,有效提升水資源利用率,最終實現對農田的節水改造。此外,在保證水利工程良性運行的情況下,還要注重各有關部門的協力配合,責任到人,切實保證農田水利建設惠及到每個農民群眾。同時,加強后期維護、監督及管理,推廣新技術,對有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應有效益。
五、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方向
從水利工程的特點和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水利工程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環境不斷遭到破壞,淡水資源逐步減少,如何合理開發水資源,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1.綜合性發展。對水資源的利用可以從多方面綜合考慮。不僅要對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進行合理規劃,對于工業用水的再利用也要進行重點開發。要對有關部門和企業進行水資源再利用知識的普及教育,加強對工業和生活污水的處理和凈化,增強居民的節水意識。在農業生產方面,要加強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普及,在保障正常灌溉的前提下節約用水。
2.保護生態環境。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對生態自然環境的破壞在所難免,但是必須要做好后期的修補工作。對于破壞地區,要加強綠化建設,防止水土流失,并根據其具體環境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