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生態論文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保護,興安盟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尤其是1996年開始實施林業再造興安工程以來,全盟森林面積以每年增加4萬hm2的速度向前推進,截止2010年末,全盟森林面積已達165.07萬hm2,森林覆蓋率達27.6%,活立木總蓄積6143萬m3。可以說,相對較好的林業生態環境是興安盟的優勢,也是一個品牌,一張王牌,更是一個難得的資源。但是,隨著全盟新一輪經濟增長,實現綠色興安快速崛起,如果我們繼續沿用傳統的經濟增長路子,不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做出根本的改變,我們的生態環境將難以為繼。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借鑒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教訓,制定一套嚴格可行的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政策,來保證興安盟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1當前興安盟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生態環境總體遏制,工程項目區明顯好轉,但局部地區仍在繼續沙化、退化、鹽堿化及水土流失
據內蒙古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1999年興安盟沙化土地總面積64.27萬hm2。到2004年全盟沙化土地總面積41.65萬hm2,減少了22.62萬hm2。又據水務部門調查,全盟水土流失面積也呈減少趨勢。這些年,興安盟進行了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國家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工程建設,如退耕還林、三北四期、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小流域綜合治理、公益林建設等工程,這些工程項目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在整體遏制,項目區明顯好轉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局部地區植被受到破壞,林草植被覆蓋度降低,致使生態仍在惡化,其后果不可低估。
1.2全盟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質量不高
全盟可采森林資源銳減,中幼齡林比重占到用材林總面積的71%,生態功能減弱。中南部缺林少樹,大部分森林資源集中在北部林區,因森林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的功能,那里曾經是無雨不旱、有雨不澇、有云就有雨的林區小氣候。但由于過度采伐,造成林區可采資源幾近枯竭。五岔溝、白狼林業局施業區內現所剩的森林資源絕大部分為天然次生中幼齡林,約占總蓄積的85.3%,成過熟林面積很小,已不足3.5%。林區也出現了小氣候消失、氣溫增高、干旱少雨、大風揚沙、河流斷流等不正常的現象,且蒙古高原的沙塵暴危及興安盟邊境附近區域。最近,阿爾山市已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1.3全盟災害性氣候日益增多
由于生態環境的失衡,導致全盟旱情加重,幾乎是十年九旱,年年有旱情,氣溫也明顯增高,降雨量呈減少趨勢。地下水位下降,一些河流已經干涸。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大豐收年的2008年糧食單產也僅為250kg左右。
1.4人們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
全盟貧困人口仍有30萬,其中一些貧困地區是由于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的貧困。如科右中旗南部,光、熱、水、土等條件都可以,完全可以種生長期長、高產的作物,但由于大風揚沙而不能及時播種,直接影響了農牧民的收入。
2存在問題的原因
2.1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剛剛起步
草牧場“雙權一制”沒有很好落實。如科右中旗草牧場“雙權一制”到現在還沒有落實到戶。農村中的林地、草牧場屬于“公地”,都想搶著利用,誰也不想保護。由于制度上的缺陷,必然導致農民掠奪式的經營。
2.2林區資源補償機制、林區職工保障體系還沒建立起來
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生態防線,阿爾山地區應繼續減少森林采伐量,而且應盡早停止采伐,從而保護并恢復其生態功能。但林區職工的生活、林業局正常工作運轉、接續替代產業的發展等,需要國家支持。目前,國家政策還不明了,林區仍擺脫不了靠采伐賣木頭維持生計和運轉的局面。五岔溝、白狼林業局機關工作人員一直執行企業工資標準,收入較低,而且林區職工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欠賬較多,住房、供熱、給排水、道路、飲水安全等設施嚴重滯后。
2.3各項保護措施落實的力度不大、不嚴格
一是禁牧禁而不止。生態安全的主要矛盾是超載過牧,雖然上下都統一了認識,盟行署也發了禁牧令,但群眾習慣了傳統粗放的牧業經營方式,對禁牧后發展舍飼缺乏系統研究,牲畜改良工作還沒有普及,尤其是主要領導重視不夠,禁群眾不禁領導干部,使得禁牧工作落實的不理想,甚至在一些地方流于形式。二是違法開墾土地、草場、濕地、陡坡開荒等問題仍很嚴重。如科右中旗南部一些群眾生活來源主要靠種地,當年種,當年收,現得利,促使他們年復一年的無休止的開荒、拱坨子,種一些晚熟作物。這種作法形成了不斷沙化的惡性循環。三是違法亂占林地現象時有發生。一些礦業開發,開腸破肚,得不償失。一些地方修路也是修一條路破壞一路景觀。
2.4基層林業服務體系建設十分薄弱
撤鄉并鎮前,全盟共有72個鄉鎮蘇木基層林業站,在編人員260人,人員工資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撤鄉并鎮后,全盟旗縣級行政區域劃分為36個鄉鎮蘇木和39個辦事處,基層林業站編制縮減為119人,每個林業站平均不足2人。基層林業站工作任務量加重,而人員減少,又沒有工作經費。另外,興安盟國有林場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全盟國有林場現有管理人員324人,國有林場承擔著繁重的造林綠化和國有森林資源管護任務。現在,除前旗、扎旗國有林場計156名管理人員納入地方財政外,其它地區的林場管理人員工資沒有保證,挫傷了工作的積極性。
3對策與建議
總的思路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全面提升森林總量和質量;強化生態保護,切實保障各類生態資源安全;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林產業的發展;繼續解放思想,著力深化林業各項改革。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做到“四個結合”:即生態建設與保護相結合,加強教育與加大執法力度相結合,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與動員全社會力量相結合,生態保護與產業開發相結合。著力建設“三大體系”:即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全面實施好“八大工程”:即退耕還林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工程、北疆生態綠色長廊工程、科爾沁沙地治理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濕地保護工程、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培育“五大產業”,即生物質能源產業、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林板加工產業、林藥加工產業、森林食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