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現代養禽業中,大多采用集約化飼養模式,人為調控禽舍環境,飼料經過科學配方,一般不會發生營養代謝性疾病,故本類疾病相比之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來講,對養禽業危害較小。但由于人們過度乞求經濟效益,遺傳育種上偏重于禽類的生產性能,加之飼養管理不當,且現代化養殖場中,多統一飼養管理條件,故一旦發病便為大規模發生,給養禽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一、畜營養代謝病的認識。
要做到家畜營養代謝病的防治工作,我們首先要了解該病癥的起因和由來,才能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起到預防的作用,使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杜絕此類意外情況的發生。首先我們要知道營養代謝病是營養紊亂性疾病和代謝紊亂性疾病的總稱。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疾病又稱營養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過剩或缺乏導致的疾病;
而后天性代謝疾病又稱獲得性代謝病或與生產有關的疾病,代謝障礙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謝障礙病、脂肪代謝障礙病、蛋白質代謝障礙病、礦物質代謝障礙病及酸堿平衡紊亂。這類疾病的絕大多數與生產或管理有關,使體內一個或多個代謝過程異常改變導致內環境紊亂而引起疾病。營養代謝病常呈群體發病,其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不亞于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二、營養代謝疾病的特點
發病緩慢,病程較長;發病率高、多呈群發性和地方流行性;缺乏特征性癥狀;體溫正常或偏低;無傳染性;發病與生理階段和生產性能有關;某些代謝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三、營養代謝疾病的危害:
現代養禽業中,大多采用集約化飼養模式,人為調控禽舍環境,飼料經過科學配方,一般不會發生營養代謝性疾病,故本類疾病相比之傳染性疾病、寄生蟲病來講,對養禽業危害較小。但由于人們過度乞求經濟效益,遺傳育種上偏重于禽類的生產性能,加之飼養管理不當,且現代化養殖場中,多統一飼養管理條件,故一旦發病便為大規模發生,給養禽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會使蛋雞產蛋率下降,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維生素A、D的缺乏會造成雛雞的先天性維生素缺乏;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1996年對18個國家經統計表明,肉雞腹水綜合癥的平均發病率為4.7%,每年給肉雞業造成很大的損失。
四、養代謝病發生原因
1、營養物質攝入不足或過剩:飼料的短缺、單一、質地不良,飼養不當等均可造成營養物質缺乏。為提高畜禽生產性能,盲目采用高營養飼喂,常導致營養過剩,如日糧中動物性蛋白飼料過多,常引發痛風;高鈣日糧,造成鋅相對缺乏等。
2、營養物質需要量增加:產蛋及生長發育旺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量增加;慢性寄生蟲病、馬立克氏病、結核等慢性疾病對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多。
3、營養物質吸收不良:見于兩種情況:
(1)消化吸收障礙,如慢性胃腸疾病、肝臟疾病及胰腺疾病;
(2)飼料中存在干擾營養物質吸收的因素,如磷、植酸過多降低鈣的吸收等。
五、診斷:
1、流行病學調查:著重調查疾病的發生情況,如發病季節、病死率、主要臨床表現及既往病史等;飼養管理方式,如日糧配合及組成、飼料的種類及質量、飼料添加劑的種類及數量、飼養方法及程序等
2、臨床檢查:應全面系統,并對所搜集到的癥狀,參照流行病學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3、病理學檢查,有些營養代謝病表現特征的病理變化,根據尸體剖檢和組織學檢查可初步確診。
4、治療性診斷:為驗證依據流行病學和臨床檢查結果建立的初步診斷或疑問診斷,可進行治療性診斷,即補充某一種或幾種可能缺乏的營養物質,觀察其對疾病的治療作用和預防效果。治療性診斷可作為營養代謝病的主要臨床診斷手段和依據。
5、飼草、飼料分析,對飼料、飲水或土壤中的的營養成分進行綜合測定和分析。既注意營養成分或元素的缺乏、過量以及協同、拮抗作用
6、實驗室檢查,根據病因分析和病理變化,選擇采集有關樣品(如血液、尿液、乳汁、被毛、組織等)進行某些營養物質和相關生理生化指標及代謝產物的測定,為診斷提供輔助手段。動物實驗,復制出病例,對診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六、營養代謝病的防治原則
1、飼養管理,合理調配日糧,保證全價飼養;
2、營養代謝病的監測,定期對禽群進行抽樣調查,了解各種營養物質代謝的變動,正確估價或預測禽的營養需要,早期發現病禽;
3、綜合防治措施,如地區性礦物元素缺乏,可采用改良植被、土壤施肥、植物噴灑、飼料調換等方法,提高飼料中相關元素的含量。
七、防治措施
本類病重在預防。營養代謝性疾病最終發病原因為畜禽機體代謝機能紊亂,不具有傳染病的流行性、中毒病的突發性,因此只要提供給畜禽適宜的生長條件,維持其新陳代謝機能正常,完全可以預防本類疾病的發生。
1、科學合理搭配日糧,保證各種營養元素的充分供應、配比均衡:實際養殖中,應盡量選擇大企業生產的全價優質飼料以確保飼料品質;飼料貯存在干燥、陰涼處并盡快使用;在家禽的不同生長階段、產蛋高峰時及時調整飼料以供應家禽對某些營養成分的需求增加;使用飼料添加劑、藥物時,盡量避免破壞飼料成分或拮抗某些營養元素現象的發生。
2、認真預防某些易繼發營養代謝病類疾病的發生:應避免長期使用磺胺、慶大等某些損傷機體功能的有毒藥物;盡量避免使用霉變飼料以預防中毒病的發生;認真預防禽巴氏桿菌病、球蟲病等影響家禽消化吸收功能的疾病。
3、科學飼養管理,避免應激的發生:禽舍要通風良好,保持一定溫度,飼養密度適當,避免或減少發生熱應激、運輸應激等;調整飼喂方法,適當限制飼料的喂量,使雛雞及產蛋母雞的體重符合標準要求;籠養密度不宜過大,以提供給產蛋禽一定的活動空間。
治療方面,經及時發現,早期應及時消除發病原因,調整飼料配方,補充缺乏的營養元素或減少多余的營養成分,能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發病后期病情嚴重多無治療價值應予以淘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