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有效緩解和消除農村貧困問題,黨和政府積極構建多元化扶貧、動態化扶貧等扶貧機制。現階段我國農村扶貧進入了新階段,為了有效清除農村扶貧工作中的障礙,就要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在創新農村扶貧開發機制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斷開拓農村扶貧新局面,為提升我國整體經濟水平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扶貧;扶貧機制;資源整合;經濟水平
推薦:《山西農經》辦刊宗旨: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宣傳黨和國家關于農業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反映國內外理論研究成果,交流農經管理新經驗,為農村工作部門和農經學會開展工作、推動學術研究、發展和培養人才提供園地。
貧困是我國農村地區長期面臨的一大難題,會引發經濟發展力不足、社會秩序混亂等多項問題。黨和政府將農村扶貧工作作為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現代社會,創新農村扶貧開發機制的相關工作成為關鍵。政府以及人民群眾要善于總結農村扶貧經驗,結合社會發展趨勢,逐步創新農村扶貧開發機制,將農村扶貧工作落到實處。
1 構建扶貧資源整合機制,形成扶貧合力
在我國農村扶貧工作中,農村貧窮區域具有自然環境惡劣、地理位置偏遠、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的特點。這就要求人們結合農村貧困區域人口分布狀況以及貧困特點進行全面分析,結合社會發展趨勢,不斷創新農村扶貧開發方式,將貧困人口比較集中的農村區域作為重點扶貧區域[1]。
例如以村為單位制定與之相對應的整村扶貧工作推進計劃,明確劃分扶貧工作內容,保證各項扶貧工作準確落實。
基于此,為了能夠更加高效精準地完成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就要積極構建扶貧資源整合機制,將各項扶貧資源進行統一整合,真正將農村扶貧工作落實到村、落實到戶。
我國不同層級的農村扶貧開發機構,要對扶貧工作進行組織和協調,尤其是縣級的扶貧機構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自身在農村扶貧資源整合工作的主體地位,以新型農村扶貧開發方案為載體,積極構建農村扶貧平臺,充分利用財政扶貧資金,整合扶貧、支農、社會扶持、人民群眾自籌等各項資金。在此期間,要做到資金籌集渠道不亂、資金用途明確、各個層級農村扶貧結構相互協作,從而形成合力,正確引導和調節財力與物力,構建完善的扶貧開發機制[2]。
基層扶貧部門積極配合國家高級扶貧機構,積極在農村地區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勞動力培訓、合理安排機關定點扶貧隊伍等工作,集中向農村貧困區域提供幫助,使各項扶貧資源發揮功能作用。同時要正確引導農村區域根據自身所處位置、農業生產種植模式等因素進行分析,著重發展一項主導性產業,進而實現帶動農村區域脫貧致富的目標。
2 創新扶貧資金投入機制,提升扶貧開發效益
在新階段做好農村扶貧機制開發工作至關重要,不僅要逐步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量,還要不斷創新農村扶貧資金投入機制,在提升扶貧開發質量與效益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不同層級的扶貧機制開發部門,在做好創新和完善資金投入機制的基礎上,還要善于發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時改進。
現階段,我國一些省(市)在落實創新扶貧資金投入機制期間,積極探索并落實“放母還犢”“周轉畜”等相關工作,以滾動扶持和滾動發展為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對于其他省市的農村扶貧機制開發與創新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3]。在設計組織各大農戶實施扶貧項目的過程中,可以以直接補貼的方式為主。實施扶貧資金直接到戶,在節省中間環節的同時,能夠更加高效地解決貧困群眾報賬難、步驟繁瑣、中間費用多的問題,進而讓貧困戶獲取更多的利益。始終堅持“共同發展、互惠互利”的扶貧原則,積極鼓勵各大企業和個人在農村貧困地區進行投資,也可以通過股份的形式,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的同時,引導該區域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或養殖業,使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使農村地區發展緊跟社會市場化發展趨勢。
此外,始終要堅持“遵循信貸規則,防范金融風險”原則,對貧困地區的生產以及發展特點進行分析,在扶貧過程中最大程度上滿足農戶的實際需求。積極與扶貧信貸部門溝通合作,不僅要加大力度推進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試點工作,也要正確開展擔保基金試點以及公開選擇貼息銀行信貸扶貧試點工作,對信貸扶貧資金投入機制進行優化和創新。協助銀行做好信貸后期的管理工作,全面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對于增加貧困地區資金投入有重要意義。
3 完善扶貧開發監管機制,加大資金項目監管力度
我國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農村扶貧項目開發。近年來,我國農村扶貧資金總額不斷增長,對這些資金做好監管非常重要。這不僅與農村貧困地區各大農戶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關聯,同時對于農村扶貧開發質量與效益也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實際開展此項工作期間,要對扶貧開發資金集中進行使用,真正用好和管好扶貧資金,使扶貧資金充分發揮價值。尤其是國家下發的財政資金扶貧資金,要由各個層級農村扶貧開發監管小組進行統籌安排,將財政資金用到專處。
在此種狀況下,切忌產生按部門分散使用資金的現象,禁止將該項資金用到與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無關的開發項目上。逐步完善扶貧資金與扶貧項目運行監管機制,并要制定執行公告公示制度。在已經實施貧困扶持工作的村,設立相應的公告牌,積極引導人民群眾加入到監管工作中,將社會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進行全面結合。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扶貧資金分配的合理性與透明性,同時也能夠實時掌握農村扶貧項目實施全過程的實際狀況,為跟蹤與審核工作提供重要依據[4]。
除此之外,還要以農村扶貧項目資金使用狀況、扶貧項目開發工作安排狀況為依據,積極建立事前論證、事中控制、事后驗收機制,明確資金的實際運用范圍,確定驗收時間和具體方式,形成科學有效的扶貧資金項目監管機制,在保證扶貧資金安穩運轉的基礎上,保證農村扶貧項目順利開展。逐步加大扶貧資金檢查和審計力度,適當擴大扶貧資金審計范圍。國家扶貧資金管理部門應發揮自身監管職能,對扶貧項目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避免產生私自挪用扶貧資金、浪費扶貧資金的現象。
4 結束語
創新農村扶貧開發機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工作備受關注。通過對農村貧困地區地理特點、自然環境、產業發展趨勢等各項因素進行分析,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農村扶貧開發機制,逐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量,完善扶貧資金監管機制,能夠提升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幫助貧困地區農戶脫貧致富,在準確落實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同時,優化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結構。
參考文獻:
[1]夏明海,曹燁程,周少臣.精準扶貧視域下貧困農村地區體育資源開發的機制與發展路徑[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2):8-15.
[2]孫遠太.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9(10):127-132.
[3]鄭瑞強.新型城鄉關系益貧機理與連片特困區精準扶貧機制優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8(5):100-109.
[4]林小瑞.農村扶貧開發與低保聯動的現實困境的優化策略分析[J].納稅,2018(9):243.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