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食品的安全、營養、綠色健康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一篇中級職稱論文系統地介紹了一些現代化大型食品儀器,如色譜儀、光譜儀、生物傳感器等在食品分析檢測中的應用,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報》(原名:北京輕工業學院學報;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3年,國內外公開發行。《食品科學技術學報報》宗旨是在立足原有的輕工行業特色的基礎上,以繁榮科學文化,促進學術交流,促進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以及發現和培養人才為辦刊宗旨,是以輕工類科學技術研究為主要特色的學術理論性刊物。
1 引言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卻頻頻發生,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食品中激素超標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各種食品行業的惡性事件,嚴重地打擊了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的信心。面臨日趨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現有的傳統食品檢測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尋找快速方便、靈敏準確的食品檢驗檢測方法成為了國家企業共同追求的目標。
2 食品分析檢測儀器設備的種類
2.1 氣相色譜儀
氣相色譜法是采用氣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方法,其中載氣載著欲分離的試樣通過色譜柱的固定相,使試樣中各組分分離,然后分別檢測。氣相色譜儀一般由五部分組成,載氣系統、進樣系統、色譜柱和柱箱、檢測系統、記錄及數據處理系統等。近年來,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和氣相色譜聯用技術,如:氣相色譜儀和質譜儀的聯用、氣相色譜儀和原子熒光儀的聯用等,其中,氣-質聯用技術在食品分析檢測中應用最為廣泛。
目前,面臨食品質量安全屢受挑戰,氣相色譜技術及其和其他儀器聯用技術無疑成為了將來發展的趨勢。
2.2 液相色譜儀
液相色譜法是最早年由俄國植物學家Tswett發明的, 用碳酸鈣作吸附劑分離植物色素,相對于氣相色譜技術,液相色譜法可以檢測食品中幾乎所有的非揮發性成分,大大地拓寬了色譜技術的應用。術是20目前廣泛應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技世紀70年展起來的一項高效、快速的分離分析技術,是在經典的液體柱色譜法基礎上,引入了氣相色譜法的理論,在技術上采用了高壓泵、高效固定相和高靈敏度檢測器,實現了分析速度快,分離效率高和操作自動化。高效液相色譜法是食品質量檢測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適合于分離高沸點、熱穩定性差、有生理活性及相對分子量比較大的物質,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應用于核酸、肽類、內酯、稠環芳烴、高聚物、藥物、人體代謝產物、表面活性劑,抗氧化劑、殺蟲劑、除莠劑、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的分析。其中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和其他技術的聯用也作為一種現代食品檢測技術廣泛應用于食品中各種成分的檢驗分析,且這種方法具有快速、靈敏的特點,具有很好的發展潛力。
2.3 原子光譜設備
原子光譜設備由原子吸收光譜儀和原子熒光光譜儀組成。其中,原子吸收光譜儀也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由光源、原子化系統、分光色散系統、檢測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等五部分組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是基于被測元素基態原子在蒸氣狀態對其原子共振輻射的吸收進行元素定量分析的一種儀器設備。原子熒光光譜儀也稱原子熒光光度計,與原子吸收光譜儀同樣由以上五部分組成,但是原理不甚相同。原子熒光光度計通過測定待測元素的原子蒸汽受激發產生的熒光發射強度,來確定待測元素含量的。目前,原子光譜設備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中各種金屬元素的檢測。
2.4 生物傳感器
生物傳感器技術融合了新型生物傳感技術和計算機處理技術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分析技術,生物傳感器可以將生化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利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系統對得到的電信號進行放大分析,從而對待測物質進行分析,整個操作過程簡單、靈敏、準確。生物傳感器一般由分子識別元件、信號轉換器件及電子測量儀表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分子識別元件是整個生物傳感器的核心元件, 它直接決定了生物傳感器的功能與效用, 即: 由不同種類的敏感材料所構成的分子識別元件其性質與用途也不同。信號轉換器是一種將分子識別元件進行識別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化學或物理的變化響應轉換成可采集、利用的電信號的裝置[5]。目前,生物傳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食品工程、發酵工程、環境檢測及醫學領域等各個方面,而生物傳感技術在乳品行業中主要應用于食品中各種抗生素和微生物的檢測。
3 結論
為保障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營造讓老百姓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加強食品檢測分析勢在必行。 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食品檢測也變得越來越簡便、靈敏、準確,大型食品儀器檢測設備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食品檢測分析技術,其中兩種甚至以上的聯用技術也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姜曉輝. GC-MS 法同時測定食品中的抗氧化劑和防腐劑[J]. 分析測試,2011(3):229-233.
[2]李榮,何力,徐進,等. 氣相色譜-離子阱-多級質譜法檢測魚體組織中19種有機氯農
藥[J]. 質譜學報,2010,31(2): 110-115.
[3]李秀勇.色譜法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大學,2008.
[4]馮旭東.奶制品中蛋白質的檢測儀器和方法研究[J].吉林大學,2013.
[5]司士輝.生物傳感器[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