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教師以向廣大黨員干部傳授黨的理論、政策、方針和科學知識的身份成為承擔這一使命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黨校的這一特殊地位決定更應該注重對黨校教師的激勵.提高黨校教師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以更好地完成其“神圣的政治使命與社會使命”。
一、黨校教師工作特性分析
若想成功激勵.則必須對其激勵主體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正確運用激勵機制,實現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一)培訓的階段性
黨校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培訓任務具有階段性與集中性。黨校除了學歷教育之外,都是干部短期培訓、輪訓的教育工作大部分時間可自由支配,所以幾乎全國所有的地市級黨校都有規定:專職教師不必每天坐班。這種培訓現狀,對教師來講有利有弊。利的方面表現在,因其工作具有時間彈性,給教師搞科研或參加社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弊的方面表現在,培訓任務繁重時.教師工作壓力較大;無培訓任務時.個別教師會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做什么,造成對時間的極大浪費。
(二)授課對象的廣泛性與差別性
一般來講,黨校的學員學歷差別、工作背景相差都比較大,這給教師的授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黨校的班次類型多、學員的知識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必須根據授課對象的特點和水平及時調整授課內容,以滿足不同學員的需要。
(三)授課要體現“政治性”、“時代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在黨校學員中,各級領導干部占有很大比例,他們是黨的事業的中堅。他們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同時,他們也遇到了許多的問題和困惑.也出現了諸多“不適應”的狀態。加強黨性教育.就是要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把馬列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新理論貫穿于教程中,作為教育活動的基本點。黨校教師的授課內容只有充分體現“政治性”、“時代性”、“實踐性”,才能適應新時期培養黨的干部的要求。
這“三性”給黨校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黨校授課與一般高等院校的最大不同。黨校教師不僅要時刻關注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做到精確把握、準確解讀、積極宣傳,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有的放矢。
同時,黨校的特殊性導致了某些課程的安排不是根據教師的專長與研究方向,而是摻雜了更多的利益均衡因素。一個教師開過七八門課或十幾門課,一門課上過一個學期便銷聲匿跡的事情幾乎是每位教師的經歷。這樣的課程或專業設置方法必然導致教師臨時抱佛腳的教學態度與淺嘗輒止的教學行為,從而導致教師研究方向不專一,知識龐雜,無主攻方向。
二、構建黨校教師激勵機制的措施
(一)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塑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
環境對員工激情的引發是最為直接的.俗話說,“沒有一定的外部條件.任何杰出的天才都將無所作為”.同樣激勵也需要一個健康、良性的環境。良好的人文環境.不僅能培養教師的文化認同感.培育主導價值觀,同時更能激發教師的工作創造性。黨校應該根據教師個人的興趣、專長和能力,為其提供能充分發揮才能的舞臺和機會,并不斷創造條件.優化教師的工作、生活和學術環境。
(二)完善績效考評體系與薪酬方案
一套公平、公正、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與薪酬方案對教師來講.無疑是巨大的激勵。考評體系的設計應把對教師的評價與教師的專業發展視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應該通過考評體系引導教師向專業發展。因為黨校的授課對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要求很高。若想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前提就要求教師要對專業領域的知識有精深的把握。那么.如何讓黨校教師專攻一個領域,講出能觸動學員靈魂的課.寫出能觸動社會靈魂的文章.就要在黨校內部有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激勵教師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同時.在黨校必須確立向教研第一線教師傾斜的原則.設計出一套教師的貢獻、業績與津貼完全對等的薪酬制度。使教師的創新勞動得到有效激勵.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潛力。
(三)根據教師個性特點.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當前困惑黨校教師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學什么”。有好多黨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不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很茫然,處于一種“有課就上、沒課閑逛”的狀態。這種狀況對于黨校教師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針對這種現象。單位可以根據教師個性特點.為其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設定工作目標與方向。有計劃地進行職業培訓,這樣才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才能增強其使命感,才能使教師朝著“自我實現”的方向努力。
(四)為教師搭建社會工作平臺
黨校教師不僅自由支配的時間多.更為重要的是黨校教師的授課內容及研究課題多為社會熱點、理論前沿.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黨??赏ㄟ^擁有的特殊資源優勢為教師搭建社會工作平臺,彌補其“缺乏實踐”的不足。黨校教師可以到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高校等兼職或掛職,這不僅能為教師增加實踐經驗、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又能促進其理論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僅能為地方單位提供智力支持,又能加深黨校同地方的相互了解,最終實現“雙贏”。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