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數學是各學科中教學、學習難度較高的一門學科。特別進入高中后,各種怪異的數學符號,各種嚴密的數學語言,加之抽象而連貫,使得許多學生學而生畏,畏而生厭,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蒙教育家盧梭說過:“教育的根本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學生學習興趣的濃厚,學習積極性的發揮,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嗎?下面我就此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 創設教學情境,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創設問題情境和數學活動,能激發在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本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興趣。這種方法主要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寓教于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輕輕松松的學習,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高中學生的理性認識不是很強,通過創設教學情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聲、像、情、文、圖并茂。例如,在講授“三角函數的性質”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幾何畫板來進行動畫演示,這樣課前就讓學生對這節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表現欲望都異常高漲。
二、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生活,認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經常用的知識,有些已經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如果數學教學中能以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引入,和學生的這些知識作類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上必修2的空間立體幾何,可以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做幾何模型,既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上課時拿著學生自己做的模型講課,既生動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傊鶕虄热萑ミx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而不是一成不變地采用同一模式。
三、化抽象為形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數學理論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致使大多數學生不愛學習數學,從而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就會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理解得透徹。 “一切數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的現實。”比如在講必修5仰角和俯角時,可以讓學生抬頭看樓房和在樓頂低頭看樓底的方法去體會仰角和俯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就在你身邊。數學的形象化就是讓數學的知識點取之于生活。數學知識的生活化,就是通過將數學教材中枯糙、脫離學生實際的數學知識還原,取之于學生生活實踐并具有一定真實意義的數學問題,以此來溝通“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怎樣將數學問題生活化,就是我們老師經常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第一,根據知識背景進行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和發展;第二,讓學生學會調用生活經驗,在創造中學數學,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第三,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能力;第四,給數學找個“原型”,把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模型。使學生“課內有所學、課外有所用”,“課外見聞、課內升華”。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利用“數學美”,讓學生了解數學中的美
美是人類創造性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類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心理學告訴我們,在美的享受中能啟迪人的心靈,引起精神的升華。通常說的美指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而數學美結合了自然美和科學美,它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是科學美的核心。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領域中的數學美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如注意發掘和利用,可以激發起學生情感的漣漪。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就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只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會敢說敢問,才能真正培養出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將課堂教學過程生動化、趣味化,建立民主的課堂氛圍,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變被動為主動。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條件,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