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創(chuàng)刊于1987年4月,自1994年至今為季刊,從1998年底,刊號改為全國統(tǒng)一刊號。從2002年12月起,《學報》進一步擴大至國內外公開發(fā)行。2005年2月,《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被總參、總政批準為全軍軍事學重點建設學術期刊,根據(jù)有關文件精神,凡在重點建設期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同等對待。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是以反映裝甲兵裝備工程技術、軍事理論等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裝甲車輛工程、兵器系統(tǒng)及運用工程、裝備表面工程與材料、車輛電子控制工程、信息工程、坦克武器工程、指揮自動化工程、軍事指揮與戰(zhàn)場勤務、裝備綜合保障、車輛仿真工程研究,以及與此相關的基礎研究、開發(fā)應用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開設的欄目有:裝備保障與管理、武器系統(tǒng)與運用工程、車輛工程、電子工程與火力控制工程、裝備再制造工程、基礎理論與應用等欄目。 期刊按國際標準編排,并印有英文版權頁、目次和摘要等。 《學報》曾先后獲得總參第一屆優(yōu)秀期刊獎、全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三等獎、北京市高校系統(tǒng)自然科學學報評比一等獎。 1998年學報取得國內統(tǒng)一刊號,發(fā)行范圍進一步擴大。從全軍裝甲機械化部隊到各軍兵種,從院校到科研院所以及全國各大圖書館都有訂閱或贈閱。幾年間,先后被“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shù)據(jù)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jù)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shù)據(jù)-數(shù)字化期刊群”、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英國“科學文摘(INSPEC)”等國內外知名期刊源與數(shù)據(jù)庫收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逐年有所提高。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主編為徐濱士教授。徐濱士教授現(xiàn)任裝甲兵工程學院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軍銜,同時兼任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國家產學研設備工程開發(fā)推廣中心主任、中國設備管理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徐教授長期從事維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制造工程研究,是我國表面工程學科和再制造工程學科的倡導者和開拓者之一。1996年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2004年6月獲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2004年10月在第十四屆國際熱處理與表面工程聯(lián)合會大會上獲得了“最高學術成就獎”。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杜家坎21號
郵政編碼:100072
電話:010-66719164,66719443
Email:xuebaozjb@163.com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裝備建設與保障 、軍用車輛工程、兵器理論與技術 、陸戰(zhàn)平臺全電化技術、軍用控制工程 、裝備信息化技術、 裝備再制造工程、基礎理論與應用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知網
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雜志投稿征稿要求
1、文章標題要簡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2、正文應層次清楚,行文規(guī)范,方便閱讀,字數(shù)一般以2500-8000字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單位名稱、所在城市、郵編,多位作者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4、來稿必須附有100-300字的內容摘要和3-5個關鍵詞
5、如文章獲得基金項目資助,以[基金項目]作為標識,并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
6、正文中圖表主要是文字難以表達清楚的內容,圖表應設計合理,先后分別給出圖表序號
7、來稿請注明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學歷、職稱、工作單位、聯(lián)系電話、詳細郵寄地址
8、希望作者投稿時務必將以上要素補充完整、以減輕編輯部的后期工作負擔,謝謝合作!
9、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修刪,不同意請在稿件中聲明
10、請勿一稿多投,發(fā)現(xiàn)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擔
11、教育教學論壇雜志錄用通知書為信件版,發(fā)放通知書采用快遞、請詳細寫出收信地址
12、若不能被錄用,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處理方式的作者請轉投他刊
熱門推薦期刊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