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簡介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雙月刊)1934年創刊,以國內出版的數、理、化、天、地、生、農林、醫藥衛生、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作為來源期刊。它的建立彌補了美國SCI收錄中國期刊少的缺憾,可為科技人員查詢論著被引用情況提供有效途徑,為我國科研管理、期刊評價、科學計量學和文獻計量學研究提供客觀的基礎性的定量數據。本刊歷經滄桑之變,停刊復創,幾易刊名,始終以活躍學術思想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會,報道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弘揚科學精神、展現學者風范,推動科學技術研究,為社會精神文明和經濟建設服務。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2004-2011年連續3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3、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4、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5、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4;總被引頻次:52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542;綜合影響因子:0.292
6、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河南省高校優秀自然科學學報
全國學術期刊規范執行優秀獎
7、偏重的研究方向:化學科學、環境化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管理綜合、高分子科學、污染控制化學、環境污染化學
8、投稿錄用比例:75%
9、審稿速度:平均1.5個月的審稿周期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欄目設置
地理學與環境規劃、數學與信息科學、現代物理學與材料科學、化學化工、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建筑結構與環境、自然資源學。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社介紹
1.來稿應為作者的原創作品,并且不涉及泄密問題,無政治性錯誤。
2.來稿應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或實用價值。要求觀點正確、論題合理、論述嚴謹,所報道的內容在本學科領域中具有創新性。
3.來稿應結構合理、文字精煉、書寫工整,符合學術期刊編排規范。
(1)來稿應包括以下內容:題名、作者姓名及機構名稱、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英文題名、作者英文姓名(漢語拼音)及機構名稱、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表,并附有作者簡介、基金項目、聯系方式等。
(2)題名應能確切反映文章特定的內容,其中不得有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和商品名稱。為便于數據庫收錄,題名中應盡可能地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中文題名的字數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確有必要時可使用副標題。
(3)作者姓名及機構名稱著錄于題名下。機構名稱即工作單位、通訊地和郵政編碼,須真實有效。當作者署名為多個不同機構的作者時,各作者工作單位及通訊地和郵政編碼應用注序法列于作者名下。
(4)研究性論文和學術報告,應具有不少200字的摘要和3~5個關鍵詞,并附有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對本文所屬學科的分類號。摘要應能充分反映論文的思想和結論。
(5)文中所用漢字必須是國標簡體字,不得草書;文中涉及的量與單位及其符號必須附合國家標準,不得使用已廢止的量和單位。對于手寫稿尚需作者對英文C,K,O,P,S,V進行大小寫標注,對希文μ,γ,χ,υ,ν,及英文o,l進行文種標注。
(6)參考文獻的著錄應依據有關國家標準,對所引用的文獻,按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并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右上角標或語句的具體成分。
(7)研究性論文必須附有與中文(英文文章附中文)題名、作者姓名及機構名稱、摘要、關鍵詞等相對應的英文內容。中國作者姓名須使用漢語拼音。
4.基金項目、作者簡介等應按如下格式著錄于首頁地腳: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項目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生年-卒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
其中,基金項目、卒年、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有時著錄;民族為漢族時省略。介紹多個作者或多基金項目時,應依次列出,其間用分號分開。致謝內容請附于正文之后。
5.所附圖稿、照片須大小適度、整潔清晰。電子文檔中不得使用采色圖稿。
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已發表論文目錄
整型規劃求解空間連續約束學校分區問題 孔云峰;朱艷芳;王玉璟;514-521
基于ArcGIS的安徽省水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匹配度時空差異分析 張樂勤;朱超洪;522-531
基于M-K、小波和R/S方法的豫南地區氣候變化的多時間尺度分析 翟秋敏;張文佳;安寧;李國棟;532-543
自動化基礎理論與信息技術
基于多任務學習的微博流行度預測 韓鳳娟;肖春靜;王歡;544-551
基于聞香識源的改進人工蜂群聚類算法 李梅蓮;郭超峰;552-559
禁忌搜索在遙感任務調度中的應用研究 葛強;胡永權;張帥民;徐浩;丁元;560-565
建筑環境與結構
土-框架結構相互作用振動臺試驗數值模擬 康帥;樓夢麟;王永鋒;董正方;566-577
鑄鋼分叉節點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疲勞性能研究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