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修復,是指對被污染的環境采取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技術措施,使存在于環境中的污染物質濃度減少或毒性降低或完全無害化。環境修復根據修復對象可以分為大氣環境修復、水體環境修復、土壤環境修復及固體廢物環境修復等幾種類型。現在很多大學的環境學院都有環境修復課題組,由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業務骨干帶隊,吸引相關研究人員加入共同研發。那么環境修復課題組如何加入?
環境修復課題組很多,對課題組成員要求也很高,并不容易加入。一般對成員要求必須是環境專業從業人員,有相關的研究經驗,中級職稱及以上。滿足基本條件外,還需要了解課題組的研究方向,自己是否有興趣,是否有相關的研究經驗,能給課題提供什么助力,這是課題組吸納新人看重的方面。
研究方向:
(1) 土壤污染控制、修復與安全利用: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在土壤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規律、污染機制與環境效應;污染物的分離、降解、轉化及風險控制;土壤污染修復的新材料、新工藝與新技術。
(2) 近海岸帶污染環境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近海岸帶污染環境生態效應的基本特征和污染物演化趨勢;區域關鍵污染問題的時空過程;污染防控、治理、修復技術。
(3) 水污染治理及水體環境生態修復技術:黑臭水體治理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與技術;水處理裝備開發及應用;納米零價鐵、吸附劑及光催化材料等新型功能性水處理材料開發。
環境修復課題申報條件:
1.申報單位應為正式注冊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
2.申報項目可由技術研發單位單獨申報或技術單位組織相關單位聯合申報,鼓勵產學研聯合申報;
3.課題項目申報單位在相關專業研究領域具有突出的技術優勢,應當長期從事本領域業務或研究工作,具有與項目相關的研究經歷、成果積累和自主知識產權;
4.項目具有良好的實施條件,具有完成項目必備的人才條件和技術裝備,項目組成員結構合理;
5.具有完成項目所需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能夠調動相關資源開展工作,并具有行之有效的技術成果展示和推廣條件。
6.申報單位根據指南研究內容以項目形式組織申報,項目可下設課題。所有項目均須整體申報,須覆蓋相應指南方向的全部研究內容及考核指標。每個項目下設課題數不超過5個,項目參與單位總數不超過10家。項目申報單位推薦1名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每個課題設1名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可擔任其中1個課題的負責人。
7.同一項目只能通過單個推薦部門申報,不得多頭申報和重復申報。
綜上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環境修復課題組如何加入的介紹。如果您想加入環境修復課題組,需要個人具備相應的實力,也需要背靠有相關的單位,這樣加入的機會更大一些。此外您可以直接署名課題,詳細的歡迎在線咨詢。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