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部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民政事業發展提供重要決策參考,所以都是圍繞民政重要理論、重大政策、重點工作和難點問題研究來開展的。本文為的大家提供民政部部級課題研究選題和研究要求。
民政部部級課題研究選題:
申報者可圍繞以下選題,結合當前我國民政工作實際以及自身研究專長,提出立項申請。
選題1:個體制、合伙制民辦非企業單位變更為社會服務機構法人的過渡政策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明確了社會服務機構作為非營利法人中捐助法人的屬性;下一步社會服務機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行政法規修訂施行后,將進一步明確社會服務機構法人登記管理有關具體規定。依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登記的個體制、合伙制民辦非企業單位,面臨著如何向社會服務機構法人變更的問題。申報者應當針對這一問題,全面梳理個體制、合伙制民辦非企業單位現狀,深入分析變更這一轉型過程中的面臨的法理和實踐問題,提出包括轉型的路徑和工作要點等在內的可行性政策建議,為下步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制定提供參考。
選題2: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黨領導社會組織制度”,“推進社會組織協商”,“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發揮行業協會商會自律功能”,對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申報者應當圍繞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功能作用是什么,為什么要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功能作用,怎樣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功能作用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政策建議。
選題3:地名審批的法律性質和程序研究
科學合理、標準規范的工作程序,是保證地名工作順利開展和依法行政的基礎,是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有效手段。隨著近年來“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部分地方對地名審批事項納入行政許可有不同認識,建議結合實際對其性質進行適當調整。相關學者對地名審批性質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開展地名審批的法律性質和程序研究,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地名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地名管理,提升地名審批的科學性、規范性具有重要意義。申報者應當圍繞研究課題選題內容,結合當前全國地名管理情況以及自身研究專長,確定具體研究內容,提出立項申請。
選題4:新時代殯葬行業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殯葬問題是重大民生問題,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基本殯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基本殯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和深化殯葬改革,保障“逝有所安”,需要加強新時代殯葬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課題應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準確把握殯葬服務管理人才隊伍現狀,全面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科學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為加強殯葬行業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提升殯葬服務管理水平,推動殯葬事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撐。
選題5:殘疾人國家監護研究
探索殘疾人國家監護研究,對于深入貫徹習近平同志關于殘疾人事業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殘疾事業發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課題應深入論證殘疾人國家監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全面分析開展殘疾人國家監護存在的問題,為開展殘疾人國家監護提出合理可行的對策建議,切實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民政部部級課題研究要求:
1.課題研究須遵守民政部科研課題管理要求,緊扣主題,摸清現狀,解剖問題,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研究報告須觀點明確、結構清晰、內容詳實、行文流暢,要達到公開發表和出版的要求。
2.報告正文部分原則上不少于2萬字。課題報告應有案例、實證、調研數據分析,或者有國內外經驗剖析,內容不少于總報告字數的1/4。課題報告中涉及的概念、理論、背景、研究框架等請用簡略和概述方式撰寫,原則上不超過1千字。課題報告中基于數據研究、模型研究的結論和描述需用通俗易懂方式表達,建議把數據研究、模型推導過程等作為附件。課題報告必須有不少于3千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3.課題組需在2020年10月31日前,以書面(3份,格式參見附件)和電子郵件兩種方式將最終研究成果報送民政部。民政部將組織獨立評審委員會對課題報告進行評審,沒有完成研究任務或研究成果不合格的課題,不予結題。
4.研究成果由民政部和作者共同所有,民政部享有課題成果發表、發行、改編、匯編等相關著作權利。文字責任由課題作者負責。如公開發表或發布的,應注明為“2020年民政部部級課題研究成果”。
5.課題報告有關版權、版式、注釋及學術規范等要求參見《課題報告寫作要求》。
綜上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關于民政部部級課題研究選題和研究要求。如果您需要民政部部級課題,歡迎在線咨詢。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